
據 統計,我國員工每年人均建言不到0.2條,先進單位約1條。一項調查發現,51%的員工認為參與建言活動程度不夠,28%的員工對建言活動興趣不大。但是,我們卻經常看到員工私底下建言很多或者牢騷滿腹。“主人翁”何以變成“主人嗡”?
員工建言沒效果的原因有:
在中國,很難將人與事截然分開。一是很難將別人的人與事分開,二是很難將自己的人與事分開。加上其他原因,導致員工建言時有畏懼情緒。具體原因有:
顧全面子,不愿當面辯論; 朋友的建言一定要支持,對頭的建言一定不要支持; 怕報復,大多數員工并不相信管理者會替他們保密; 在員工之間關系不夠良好時,員工會傾向于把別人的建言理解為對自己的批評指責; 如果建言是針對別的部門的,會被認為多管閑事或不懷好意; 如果建言明顯有利于自己的部門,會被別的部門強烈反對; 怕建言被更高的管理者接受,對直接上級“功高震主”; 怕建言生效后不得不“能者多勞”; 管理層不喜歡聽批評性的建言,這意味著挑戰他們的權威; 經常建言的員工不被認可,會被認為刁鉆、發牢騷或故意制造麻煩; 大多數人不認可的建言會被認為是不好的建言; 擔心建言不正確或不成熟; 只提一些雞毛蒜皮的漸進型建言,不敢提傷筋動骨的改革型建言; 擔心他人以組織或集體的名義壓制建言……

很多員工對建言活動不感興趣,缺少積極性。具體原因有:
領導都在明哲保身、得過且過、不敢改革,我急什么; 領導沒有以身作則,家大業大浪費得起,我瞎操什么心; 自己享受不到建言的好處,創造幾百萬的效益,卻只得到幾百元的獎金甚至只得到一份榮譽證書; 缺少宣傳,別人不知道是我做的貢獻; 別人的短期效益和直接效益明顯的建言獎勵很多,自己的短期效益不明顯,但長期效益、間接效益和整體效益很大的建言,所獲獎勵卻很少; 建言可能被別人(同事、領導)搶功;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為單位的發展和效益操心不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領導可能會將員工本職工作以外的建言作為他的本職工作,從而獎勵較少,或者將其他人的本職工作以內的建言作為額外貢獻,從而獎勵較多; 一些改革型的建言,會造成自身利益的損失; 個性內向。
即員工沒有權力、能力或途徑建言。具體原因有:
【來源】《管理學家》雜志
管理學家雜志 ID: manamaga 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