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釣具選用和使用保養技能 1.一般來說,釣大魚要選用拋竿和硬釣(即釣竿標示的“超硬釣”,本文只是為了方便敘說而已)如三七或二八調性的碳素手竿;釣小魚則宜選用中性或軟(以下簡稱中軟)釣手竿,如四六調性或再偏軟一點的手竿。但這絕不是說,拋竿不能釣小魚,中軟釣手竿不能釣大魚。拋竿釣一些特定的中小型魚很有一定的優勢,比如釣鯽魚、白鰷魚、黃顙魚等等,使用筏竿、磯釣竿、小海竿垂釣,選在一些特定水域,合適季節和天氣,垂釣效果優勢明顯;中軟釣手竿也能釣大魚,中軟釣手竿中大魚后還不易脫鉤,其最大的不足是釣竿由于竿身偏軟在中大魚瞬間提竿不易將魚提離水底因而很容易造成拔河之勢,關鍵是釣手使用這種中軟釣竿釣大魚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 至于購買多長的硬釣手竿和中軟釣手竿要根據自己經常作釣水域的水情、魚情環境來選擇。主釣大魚的話使用手竿以購買硬釣手竿為好,通常購買硬釣手竿相信品牌是一種基本的做法,但也可以自己驗證,方法是從竿梢逐節抽出,放平后手握竿把用力上下搖晃,以竿梢開始的第二節為軸搖晃的基本可以判定為二八調性的硬釣手竿,其他以此類推。拋竿也要根據自己經常作釣的水域環境來選擇配置,不可盲目。通常主釣大的湖庫要選用3米及以上長度的拋竿,而主釣一般的江河選用2.7~3.6米長度的海竿足矣。是選用硬釣海竿還是中軟釣海竿要根據垂釣水域拋投的遠近來選擇,通常中軟釣海竿(主要為玻璃鋼材質)拋得要近一些,而硬釣海竿(碳素材質比重大,含碳量越高竿身越硬,如標示為“遠投竿”基本是碳素海竿)拋得要遠一些,但硬釣海竿由于竿梢偏硬中魚后竿梢信號的靈敏度就要相應地差一些,而中軟釣海竿中魚后其靈敏度則要高。購買好的海竿要相信品牌和有一定經驗的釣友推薦都是一種通常的做法,自己驗證可以從竿梢逐節拔出看是否能卡緊,平放時竿身是否平直,同時導線環是否有松動的跡象,另外鎖輪的軸扣是否運轉正常。無論是拋投竿還是手竿中魚后的提竿,絕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傷著竿子;使用過程中盡量不讓竿子放在地上粘上沙子,也盡量不要讓竿子進水,使用后要用干凈抹布擦好晾干,必要時可打上護竿油封存。 2.釣大魚用大鉤,釣小魚用小鉤,這是通常的做法。事實上,大鉤也能釣小魚,只是大鉤小魚不易吸入嘴中,上魚率就會大大降低;小鉤也能釣大魚,問題的關鍵是小鉤是否鉤深、鉤牢魚嘴以及是否有一定的抗拉強度,同時垂釣者是否有一定的遛魚操控經驗積累。釣魚時選擇合適的鉤號(大小)十分重要。單就釣同一種同樣大小的魚來說,因季節不同、水溫不同,其所使用的鉤號也要有所不同,通常低溫季節要選用小號的鉤子,而高溫季節則可以選擇稍大一點的鉤子。 由于所釣魚種的不同,會選用不同的鉤型,這在作釣選用時要有所區別。通常垂釣鯉科魚類要選用鉤尖內傾型的釣鉤,如類似伊勢尼鉤型的釣鉤,而垂釣肉食性魚類則宜選擇鉤尖外傾型如類似歪嘴型的萬世系列釣鉤,但這不可絕對,事實上用類似伊勢尼鉤型的釣鉤,釣肉食性魚類事例屢見不鮮;萬世系列釣鉤釣鯉科魚類也是司空見怪。釣大魚選鉤時要求鉤尖必須鋒利無比,同時還要有一定的抗拉強度,這是選鉤的一條基本原則。要了解,魚鉤抗拉強度的高低取決于鉤條的粗細及所使用鋼材的含碳比。鉤條越粗,含碳量越高,其強度越大,鉤尖也越鋒利,但也更脆,超過極限容易斷裂;而含碳量低其強度自然降低,容易拉彎,鉤尖也就容易變鈍。購買時為了驗證鉤尖的鋒利程度看看鉤尖是否有黏手的感覺,也可以試著不用力即可將指甲劃出痕跡,這可以看做是比較鋒利的鉤子,如果鉤尖不黏手,劃指甲無痕跡,說明鉤尖鋒利程度要差,這是通常判斷鉤尖鋒利程度的一種做法,此外,還可以使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一下鉤尖的鋒利程度,通過對比即可驗證。 釣鉤有倒刺鉤(含雙倒刺鉤)和無倒刺鉤之別。通常競技釣、臺釣和釣一些非肉食性的小型魚類為了追求上魚速度可使用無倒刺鉤,而一般情況下要使用有倒刺鉤;雙倒刺鉤(另一鉤在鉤把上)適合于掛蟲餌(如海蚯蚓)、蛤蜊肉后不易脫鉤,通常用在釣鱸魚、梭魚等兩河水魚。鉤使用后要盡快風干保存。 3.浮漂選用要講究,拋開浮漂的材質對浮漂靈敏度有一些輕微的影響不談,單就浮漂調靈、調頓就需要選用不同的漂型,調靈一點的則需要選用大肚棗核型的細長尾漂,而調頓一點則需要選用類似筆筒型的粗長尾漂;但細長尾漂也能調的頓一點,粗尾漂也能調的相對靈一點,關鍵在于釣者調漂的經驗水平。通常拋遠一點和要求釣餌下水速度快一點的,要選用配鉛大一點浮漂,不考慮釣餌的下水速度拋近則相反。釣深水宜選用長尾漂,釣淺水或類似草洞等水面上有一些障礙物的水域,則宜選用短尾浮漂。浮漂因有不同涂層有陰天使用和晴天使用之分,購買時需要加以辨別,此外,夜釣時會用到夜光漂,也是夜釣必備的;釣一些特殊的魚如鰱鳙魚所使用拋竿的大號滑動浮漂,也應該了解掌握。無論使用何種型號的浮漂,相同的漂號由于其體積相同其承載的浮力一樣,最好都要備用雙份以上以便丟失及時更換,這樣可以減少由于更換其他的漂號需要現場調漂而耽誤的上魚時間。如果不是為了競技釣快魚爭名次,而是野釣,則宜選用幾元錢一只的一般棗核型浮漂可以完全勝任,大可不必花上大的價錢追求特別高檔的浮漂。 選漂時,把浮漂筆直、光滑均勻無瑕疵,漂腳漂尾插在類似圓錐體(或棗核型)的主體正中軸位置并在一條直線上,漂尾細且相對較為柔軟,可視為調靈敏的上等浮漂;漂尾較粗則可以選作遠投釣大魚時相對調頓一點的浮漂。浮漂使用后應軟抹布擦拭干凈并放在堅硬的護漂盒里保存。 4.鉛墜的使用可分為拋竿用鉛墜和手竿用鉛墜兩大類。拋竿用的鉛墜可由15~150克不等,重量差異較大,類別也會不同,這不但與釣者使用的拋竿類型有關,也與釣者垂釣的水域水情甚至魚情都有關系。通常筏竿、磯釣竿釣靜水或微流水狀態下的水域,鉛墜可由15~30克不等,流速稍微大一點可以將鉛墜增加到50克左右,要通過驗證來選用。垂釣大的江河選用的海竿鉛墜可由70~150克不等。一般的湖庫雖有暗流但流速不大,但為了遠投,需要的鉛墜一般在70~80克甚至更大一點都可以。 至于使用什么樣類型的鉛墜,則與所釣的對象魚和釣組搭配有關。通常垂釣底棲性魚類要選用通心鉛墜,如用爆炸鉤釣組釣鯉魚、青魚,用單鉤、雙鉤釣鯰魚等等;而釣底浮魚選用死墜的釣組要多,如釣草魚串鉤釣組掛玉米粒,釣白條串鉤釣組掛蚯蚓餌等等。也可以把通心鉛墜和死墜放在一起使之變成雙墜沉底釣組,這在釣一些特定的魚類效果比較明顯,比如筏竿雙墜串鉤釣組釣鯽魚,海竿雙墜串鉤釣組釣蝦虎魚等等,都可以使用雙墜釣組。而海竿釣鰱鳙魚就要用圓圈型的大空心鉛墜。 通常水底掛鉤較嚴重要選光滑的鉛墜,如水滴形、橢圓形的鉛墜。手竿配鉛墜的使用要與浮漂大小相匹配,要通過調漂來決定其配鉛的大小,通常大漂配鉛重拋得遠,下水速度快,可防止小雜魚半路截食;小漂配鉛輕下水速度慢有風天也難以拋遠。總體來說,手竿浮漂配鉛的重量在釣靜水時要等于或略小于浮漂全入水中排開水體的重量,但釣流水則配鉛重量要大于浮漂全入水中排開水體的重量。調漂時可以事先在家調漂,也可以現場調漂,通常在家調漂比較可靠,因為野外環境比較復雜,水底往往會有暗草或樹枝等障礙物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到調漂。在家調漂,可以調的靈一點,比如作釣的水域是靜水區域,可以調成懸墜,帶餌一鉤剛剛觸底,一鉤底浮,浮漂裸出1~2目并記住即可,同時還要準備調成雙鉤都觸底浮漂裸出1~2目左右的釣組,這可以用在微流水狀態下的垂釣使用,當然,垂釣時鉛皮、剪刀是需要帶上的,這樣可以隨時加鉛(或減鉛)以增加(或減少)鉛墜的重量來應對流水的變化情況。 5.釣線選用有主線和腦線之分、手竿和拋竿使用之別。配置釣線原則是主線和腦線最好是同一品牌,因為不同品牌釣線其抗拉強度往往有一定的差異,好品牌腦線盡管號數(號數可以理解為釣線的線經,相同號數線經相等)比主線要小,但其質量高,抗拉強度大,也可能把主線拉斷。通常主線號數要高于同一品牌的腦線,比如手竿主線是1.5號,腦線就要選擇1號或1號以下的釣線,主線是2.5號,腦線也需要在2號或2號以下,因為號數越大線徑越粗抗拉強度也就越大,腦線相應地降一點號數就可以起到保護主線和釣竿的作用。 手竿主線、腦線要根據季節、水溫的高低不同來配置選用,通常水溫低時魚兒活力不旺,攝食輕,主線、腦線都要細,特別是腦線要非常柔軟,而在氣溫高的季節,魚兒活力旺盛,中鉤后逃竄力度大,主線、腦線就要相應地加大號數,例如通常同等重量的流水里的魚其逃竄力度要大,如在靜水里用的是2號線可以承受得住,那么流水相應地要使用2.5號或3號都可。拋竿中的筏竿、磯釣竿主線可以是2~3號優質尼龍釣線,而海竿則要配備至少是4號以上的強力釣線,通常使用在大的江河流水里的主線在6號以上,線長100米以上。而在大的湖庫主線長度要求在150米以上。此外,對于垂釣的一些大魚和一些特定魚(有牙齒的魚)來說,有時會用到編織線,這些都應該是必備的。 判斷釣線的優劣、好壞,通常相信品牌是一種做法,此外通過親手驗證來了解釣線的大致優劣。購買尼龍線時發現不同牌子的釣線盡管號數(線經)相同,但有的釣線柔軟、變形能較好地恢復原狀,而且恢復時間短,則是優質的釣線,相反,釣線較硬,變形后很難恢復原狀,即便恢復時間也較長,則釣線質量就要稍差一些。不管是偏酸性水還是偏堿性水都對釣線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用后要用干凈抹布擦拭干凈保存。 6.漁線輪要根據拋竿類型的不同來配置、配備,其選輪的大小要與所使用的拋竿類型相一致。通常筏竿、磯釣竿、小海竿拋投的距離較近,所需的線長較短,配備的漁線輪要偏小,在2000型(國產類型,下同)以下;而海竿則要配備3000型及其以上的中大型漁線輪,其配備的原則是,垂釣的水域面積越大拋投距離越遠越需要配備儲線量稍大些的漁線輪,這樣的漁線輪至少能保證6號線纏100米以上。國產品牌優質漁線輪除了需要使用的材質過硬和做工精細外,其使用的密封軸承一般不應少于7個。好的漁線輪外觀光滑考究無瑕疵,各種標識清晰無誤,特別是搖動時均勻順滑,沒有出現突然的輕微阻礙和卡的感覺,快速搖動也不會出現輕微地抖動,也沒有雜音,其售后服務也應有保證,這都是選擇好的漁線輪的主要參考指標。 購買品牌漁線輪,其價位往往要高一些。購買時手上資金又有限,則要把資金過多一點地分配在漁線輪上,盡量買好一點的漁線輪,拋竿就要少分配一點。無論何種漁線輪,其承受的力量有限,使用之前都要了解漁線輪的最大承受極限,因此搖輪收線不可用力過猛超過極限,超過極限極易加速齒輪磨損和搖把斷裂從而影響漁線輪的整體使用壽命。漁線輪盡量不要放在地上,也不要讓漁線輪進水。使用后要將漁線輪的卸力調松以保護漁線輪卸力的強度;擦拭干凈再放布袋里封存。要定期對漁線輪進行全面的維護保養,必要時全部拆卸并將軸承部位上油。 7.抄網是釣大魚時必備的工具。其配置的抄網要與所釣的對象魚大小相匹配。通常垂釣如鯉魚、草魚、鰱鳙魚、青魚等這些大體型魚其配備的抄網口徑最好要在50厘米以上,而釣小型魚配備的抄網則可小一些。使用抄網要盡量放在自己抄魚方便同時還不易被人踩到的位置上,用后要把竿把上沙子灰塵擦拭干凈封存。 8.釣小型魚要盡量使用類似棉線(軟線)編制的魚護,這樣可以較長時間地保存魚的鮮活,而過硬魚線編織的魚護則適合裝大魚使用。 9.釣魚人要盡量地學會自己綁鉤、栓鉤,配置各種釣組,如單鉤釣組、雙鉤釣組、串鉤釣組、爆炸鉤釣組、鰱鳙魚釣組,等等。要學會根據所釣的對象魚的魚種不同、季節不同、大小不同,來合理選用鉤型及大小、線的軟硬及粗細、鉛墜類型及大小以及使用的浮漂類型來合理地搭配釣組。 二、魚餌配餌用餌技能 1.魚兒受可攝食水域食物的環境局限而所養成不同的攝食習慣差異,會導致不同水域同種魚也可能偏愛不同的釣餌;就是同水域不同種魚也可能偏愛不同的釣餌,萬能餌、通用餌是不多見的。 2.要知道,在魚兒可攝食的溫度范圍內,絕大多數魚兒會隨著水溫的高低不同對其可攝食的食物味性偏愛程度會有所變化。水溫低剛好能過魚兒攝食的水溫(如東北地區的初春、深秋初冬),魚兒開口攝食要求入口食物的質量要高,就會對高蛋白的動物食物情有獨鐘(如各種蟲餌),而對低蛋白食物(如各種糧食類餌料)卻缺乏興趣,這時配餌的原則是盡可量地使用高蛋白動物餌料作為釣餌,如紅蟲、蚯蚓、面包蟲、秸稈蟲、小蝦等等,配備的面餌也要盡量多添加各種含動物蛋白高的餌料如蝦粉、蠶蛹粉、紅蟲粉等等。隨著水溫的逐步升高,魚兒活力旺新陳代謝加快,對其可攝食的食物質量(動物蛋白含量)要求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而數量卻上升到了第一位,表現的主要特征是魚兒食譜范圍越來越廣,幾乎對什么食物都感興趣,這對于一些大體型魚來說,表現會非常明顯。通常水溫較高的季節(如夏季、秋季)垂釣大體型魚,就要使用具有廣譜性的純天然谷物清香的餌料,這時配置的餌料味性原則上就要偏淡一些,如以玉米面、地瓜為主料經過處理再搭配其他的輔料配備爆炸鉤釣餌是垂釣大體型魚不錯的選則,如用帶漿的麥粒、帶漿的稻米粒、帶漿的玉米粒作為手竿釣餌使用都是比較不錯的釣餌,而深秋后所使用釣餌原則和初春水溫較低時使用的釣餌大致相一致。對于一些肉食性魚兒來說,其攝食主要關注的是魚餌的動態和大小,氣溫越高,魚體越大其對攝食魚餌要求越大,越需要動態,比如黑魚、鱖魚、大型翹嘴魚,等等。 3.釣魚有釣野生魚和養殖魚之分。通常來說,野生魚對食物要求并不挑剔,始終是對純天然餌情有獨鐘。只要你配置的釣餌符合天然餌的味道特性,這就是最佳釣餌。過腥、過香、過甜、過酸、過臭甚至過苦過辣,魚兒很難適應,只會在窩邊聞聞,起碼不會馬上就餌,因此這種配餌是不可取的。而養殖魚是長期依賴人而生存的,對于食物的要求相對比較挑剔,但只要你配置的釣餌符合養殖場主經常喂給它餌料的味道特性,就是不錯的釣餌。通常用場主經常投喂給它的餌料(即原塘顆粒)當做基礎餌料再加以適合該魚口味的餌料,再配以養殖場水域的水來和餌,就是上好的釣餌。 4.要知道,一些野生水底棲性非肉性食魚類,對水底新鮮的苔蘚味道總是情有獨鐘的,如果垂釣的水域水底苔蘚過多,則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片水域野生魚的密度不大。配置釣餌最好要有完全新鮮的底層苔蘚的味道特性,上鉤的把握性就會很大,這是因為底層魚長期在水底生活啃食苔蘚適應環境的結果。 5.野生肉食性魚類始終是以捕食水中其他水中動物和小型兩棲動物以及昆蟲為生的,遇到就不會輕易放過,無論其是否吃飽,吃不吃鉤的關鍵是你使用的釣餌離它有多遠,即它是否發現了并能夠到你的釣餌,這是釣野生肉食性魚類的首選用餌。 6.釣魚人要盡量學會自己配置各種垂釣對象魚所用的窩料和釣餌,一條配餌基本原則是釣餌要與窩料的味型相一致,其釣餌的質量要求要略高于窩料的質量要求,高溫時期配置的釣餌味性要偏淡,而低溫時期配置的釣餌味性要濃。要通過了解不同的對象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溫以及不同的氣壓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攝食味型偏愛程度來準備餌料,配置窩料和釣餌。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水情魚情來配置釣餌的軟硬以及需要的霧化快慢時間,比如靜水、微流水、中速流水、快速流水情況下需要的釣餌軟硬霧化快慢時間都是不盡相同的。 7.要知道,針對所釣對象魚的不同,用餌會有所差異。手竿捏搓餌施釣非肉食性魚類時,低溫季節餌團要小,高溫季節餌團可適當大點,同時餌團要盡量松軟,鉤條鉤尖隱于餌團內,餌團可適當黏點但不可過硬,要保證不被流水沖走即可,過硬會出現提竿不中魚。手竿拉餌多以用于垂釣靜水環境為主。使用海竿爆炸鉤餌團要盡量松散,同時鉤尖可外露,也可埋入餌團中但不可埋得過深,以確保餌團落地后鉤尖盡快外露有利于魚吸入口中;針對水體有一定的流速,餌團可適當地硬一點同時鉤尖最好外露,切記不可過黏過硬,其餌團附鉤時間要通過驗證來掌控。使用拋竿葷餌垂釣肉食性魚類時,其鉤尖要外露同時要保證葷餌的鮮活;而手竿除需要葷餌鮮活外,鉤尖是否外露則需靈活掌握。 三、釣場釣位選定的技能 1.垂釣大魚就要找到有大魚存在的水域,一般來說,大水必有大魚,深水必有大魚,大洪水過后的江河主河道的河灣處以及大洪水漫過的大的深塘必有大魚。 2.要知道,在純天然水域中垂釣,釣餌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所選的釣位是否有魚,要相信一些大魚是有一定的覓食巡游通道和供其休息的魚炕和魚家的,特別是一些多年生的野生大魚,這些特征會表現得非常明顯,釣位最好要選擇在這里。不要以為你所釣水域中的任何地點都會有你所釣的對象魚來光顧。 3.要記住,在水中溶解氧能滿足魚兒正常攝食的情況下,選擇水溫適合魚兒生存的最佳水溫和魚兒感覺比較安全的水域做釣位是一條基本的原則,而這種地方其魚兒可攝食的食物往往也會更多。由于魚種不同其喜歡的水溫高低會有所差異,通常天冷比如冬季就要追高溫水域而釣,而盛夏,則要選擇相對比較低的水溫做釣位,但對于一些耐高溫的魚種如草魚、鰱鳙魚、黑魚等則不在此列。 4.要了解,在一些特殊野釣坑塘選擇釣位的一般做法,是方塘要首選四角,長方形塘要釣腰,異型塘要釣嘴,圓心塘要釣心;由于受風力大小、風向的影響,垂釣時選釣位要長風釣腰,輕風釣尾,大風釣風頭;在湖庫中選釣位高溫季節要選迎風的一側,低溫季節則相反,高溫季節要背著太陽釣,通常上午釣東,下午釣西,低溫季節則相反,要迎著太陽釣;在江河中垂釣大體型魚選釣位要首選彎道中靠向深水的一側。當然這些釣位的選擇還要結合所垂釣水域水底下的地形地勢走向通過試釣來驗證,發現有誤及時換位。 5.要相信,越是深水釣位,越容易上大魚,同時要記住,垂釣不同的魚種,其選擇的釣位可能是不同的,不是一種釣位都能釣到這一水域所有可釣的魚種的。要學會根據所釣對象魚的習性如攝食習性不同,對光線感應程度的不同,對于水溫和水中溶解氧適應能力程度的不同,對水底環境的要求不同,是喜歡急速流水、緩流水還是靜水,等等,來合理選擇釣位。 四、出釣時間選擇技能 1.要相信野外釣魚,選擇合適的出釣時間至關重要,因而出釣時間會有所差異。以季節來看,對于絕大多數可釣的魚種,初春、深秋和初冬的低溫天氣以釣中午前后為宜,而盛夏的早晚和整個夜間則是出釣多數魚種的最佳選擇。 2.通常垂釣大體型魚在常規可釣的季節(如夏、秋)中,可優先選擇在夜間垂釣,特別是上半夜的11點前和黎明前后是上魚最為集中的時間段,白天則應排在后面,但釣小型魚則宜選在白天垂釣。 3.出釣鯉魚以選擇連續穩定的天氣、溫差小的天氣以及寒潮來臨當天最為合適,但寒潮過境后的一兩天盡管艷陽高照風和日麗也不宜出釣;出釣草魚以選擇高溫有微風、小風的天氣為好,這期間尤其以陰天、多云天、零星小雨天出釣最佳;而釣鰱鳙魚則以選擇高溫微風的大太陽天氣最有把握;出釣青魚則宜選擇在秋季特別是深秋較為合適。 4.通常垂釣肉食性魚比如鯰魚、黃顙魚、鱖魚等以春季、深秋選擇陰天、多云天、小雨天較為合適,而整個盛夏和初秋的陰天、多云天、小雨天較為適合白天垂釣外,其他天氣以選擇清早、傍晚和整個夜間最為合適;春末夏初、整個夏季乃至秋季在風和日麗艷陽高照的高溫大太陽天氣都是垂釣黑魚的首選。 5.總體來說,晝夜溫差越小,出釣越有把握,特別是溫差小于≤7攝氏度的天氣,這種天氣情況尤其以春季、秋季和冬季出釣效果最為明顯,不要錯過。而炎熱的夏季這種溫差可能預示著氣壓較低,天氣較為悶熱,這種天氣以釣早晚和夜間或有小風的天氣為宜,其他時間則適合在有流水不缺氧的水域里施釣。 6.釣魚人要盡量掌握一些常釣魚兒最活躍的攝食水溫,這對出釣時間的選擇會很有幫助,以便掌握最佳出釣時間。比如鯽魚、鯉魚15℃~25℃,最佳出釣季節是春秋以及夏季的早晚和夜間;鯰魚22℃~28℃(東北六須鲇魚18℃~26℃),水溫低于10℃不再進食,最佳出釣季節是夏季和初秋以及春季的中午前后;鳊魚20℃~28℃,低于12℃停止攝食,最佳出釣季節是夏季和初秋以及夏季的早晚和夜間;草魚20℃~32℃,水溫低于12℃不再進食,最佳出釣季節是盛夏和初秋;鰱鳙魚22℃~32℃,水溫低于15℃不再進食,最佳出釣季節是盛夏和初秋;黑魚25℃~35℃,低于15℃進食很少,水溫低于12℃停止攝食,出釣最佳時間是盛夏和初秋;甲魚20℃~33℃,低于15℃不再進食,盛夏是出釣的最佳時間;比如熱帶魚羅非魚24℃~35℃,低于10℃就會死亡,鯪魚20℃~30℃,水溫低于15℃停止進食,這兩種魚以盛夏出釣最佳。絕大多數冷水魚類其攝食的最適宜的水溫都較低在13℃~18℃,比如哲羅魚、雅羅魚、狗魚;等等。 五、判斷大魚進窩、咬鉤和提竿技能 1.通常來說,平時窩里總是表現出來的近似有規律的點動跳舞的浮漂突然變得平靜不動了,時間相對較長,平時鬧鉤的各種小雜魚也瞬間不見蹤影,窩里就會顯示出異常地安靜,這說明很可能有大魚(包括肉食性魚)臨窩或要進窩了,這時釣者要分外提高警惕,因為這種大魚和釣上來的魚相比絕不是一個數量級,同時要做好各種充分準備(包括更換更加強大拉力的線組和準備抄網),提高警惕,同時要耐著性子等待大魚吃鉤,準確把握提竿時機。 2.要記住,不同的魚種以及同一魚種個體大小不同其咬鉤所表現出來的信號都會有所差異,有所不同。通常來說,越是大個體魚其咬鉤所出現信號就越是沉穩而有力,且不容置疑;而小魚則很難表現出這樣的特征,要通過一定時間垂釣經驗積累方能了解掌握。 3.通常垂釣大體型魚感覺有大魚咬鉤的信號出現時,可不忙于馬上提竿,提竿可相對地延后一點點,以便讓大魚吞鉤入嘴更深一些,這時提竿方為上策,但這種提竿的準確把握需要一定時間的垂釣經驗積累;但釣小魚就得抓住小魚就餌吞鉤的第一信號,及時提竿方為可靠。 六、遛魚超控的技能 1.施釣者首先要有能制服大魚的心理準備,要相信自己能制服大魚并將大魚弄上岸來。同時要明確,遛魚實際就是折騰魚的過程,只有把魚折騰的快要不行了,抄魚才會更有把握。 2.遛大魚要始終保證釣線不松,是大魚中鉤很難逃脫的基本前提。手竿釣大魚遛魚的關鍵在于提竿瞬間挺住竿子起碼45度角以上,并始終將釣竿弓起,任由魚來掙扎,同時始終保持釣線不松。要學會通過釣竿的彈性來消耗魚的體力,有些大魚由于力量過大,站立竿提不起來,為了避免出現拔河斷線跑魚情況出現,這時釣者需要下蹲以降低自己的重心來使釣竿弓起,這樣還是做不到就要釋放失手繩,而后還要重復上述的操作,切忌遛魚出現急躁。海竿遛大魚操作相對比較容易,其關鍵是要在沒有中魚之前就要將漁線輪的卸力調好,這樣遛魚時漁線輪的卸力功能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遛魚才不至于因為臨時調整卸力而手忙腳亂造成操作不當跑魚。無論手竿還是海竿遛大魚,都要將大魚遛乏之后牽至岸邊方能自己抄魚,可謂之上上策。 中國釣魚公眾微信號合作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