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名之爭,是維護國家權益的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我們的地盤,我們命名,這是權利,也是責任。從更高層次意義說,海底地名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主權屬性,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工作。 ▲15年前,126專項調查,船開出虎門大橋 工作單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網訊 2016年海洋大事件之一是明確我國255個南海海底地名。朱本鐸便是其中245個南海海底地名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海底地名之爭,是維護國家權益的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朱本鐸便是在這場戰爭中沖鋒陷陣的排頭兵。多年對海底地名工作的堅持,只因堅守初心:我們的地盤,我們命名,這是權利,也是責任。從更高層次意義說,海底地名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主權屬性,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工作。 ▲南海周邊國家屢次提交命名提案, 南海海底地名之爭迫在眉睫 2015年,在國際海底地名委員會在巴西召開的第28次會議上,南海某周邊國家以地形調查資料和該國出版地圖為依據,提議將南沙群島的北康暗沙和盟誼暗沙更名。為了反對這一提案,朱本鐸徹夜未眠,向我國代表團提供了緊急援助,及時收集了我國相關調查資料和研究成果,證明我國政府早在1983年已對暗沙命名,具有優先命名權,最終國際海底地名委員會否決了該國的提議。朱本鐸說,“這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一次勝利!” ▲船上地質取樣——安裝活塞纜 2016年9月,在國際海底地名委員會召開的第29次會議上,該國再次提交4個位于南海我傳統疆界線以內的海底地名提案。朱本鐸早就預料到該國會提出南海相關地名提案,安排項目組成員攜帶大量相關資料參加大會。最終,項目組成員以理性、科學的事實和證據,證實了我國的調查發現和命名歷史更悠久,再次成功反制了該國提案。 基于一次又一次的反制事件,朱本鐸認為我國海底地名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我們不能再被動地等南海周邊國家向國際組織提議然后再想方設法進行反制,要馬上改變策略轉守為攻,應盡快公開我國管轄海域的海底命名體系。 奔走呼喚,引起多方重視,及時公布南海海底地名,分批向國際組織提交命名提案。多年來,朱本鐸在開展南海海底地名工作的時候,多方奔走呼喚,希望能引起大家對海底地名的重視,及時出手,在海底地名這場看不見硝煙但其實已經火藥味極濃的戰爭中爭取主動權并獲得勝利。南海局勢變幻莫測,海底命名權之爭到現在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同時也引起了多家涉海單位的重視。2016年,經過精心籌備,朱本鐸提供了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測多波束數據確認的、控制南海全局的245個南海海底地名。加上國家海洋局提供的10個南海海底地名,于是有了2016年明確255個南海海底地名之海洋大事。 搶占先機,在《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比例尺1:200萬)》上明確標注南海海底地名 為了在海底地名之爭上搶占先機,朱本鐸在剛剛出版的《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比例尺1:200萬)》上明確標注了255個南海海底地名。該套圖系是利用我國三十多年在南海獲取的最新最全的實測調查數據編制而成,以中英雙文的形式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極大關注并且廣受好評。如此,日后在國際海底地名委員會討論命名提案時,該套圖系便能成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我們的南海海底地名已經被廣泛使用了。 ▲海底地名體現中國元素、 大力弘揚中華文化 為了體現中國元素、弘揚中華文化,朱本鐸在南海海底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可謂煞費苦心。南海海底地名以我國歷史人物命名,或取詞于唐詩、宋詞等。例如杜甫海丘以我們著名詩人命名;楊信海山以我國明代航海家楊信命名;明月海山取詞于李白的詩歌《關山月》。在國際上推廣使用蘊含我國文化特色的海底地名,能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體現我國作為一個大國在文化和科技方面的軟實力。 ▲發揮先鋒作用,快馬加鞭開 展國際海域海底地名工作 由于對海底命名工作的熱愛與專注,朱本鐸已經成為我國海底命名工作的核心人物。除了在南海開展的海底地名工作廣為人知外,朱本鐸在國際海域的海底地名工作也同樣出色。我國在西太平洋富鈷鐵錳結殼的勘探合同區“采薇平頂海山”和“維嘉平頂海山”這樣富有詩意、彰顯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地名便是由朱本鐸所提名。2016年,我國最新勘測命名的124個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名稱已得到國務院批準并向社會公布。這其中大量的命名工作是由朱本鐸具體完成的。 ▲與其投放石碑,不如給它起個名字, 讓大家都用它,流芳百世 關于海底地名的重要性,朱本鐸經常會舉這樣一個例子: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曾母暗沙,其實最初不是由我們自主命名的,是“James Shoal”的音譯。“James”是外國人的名字,但用習慣了,久而久之,現在大家就都用曾母暗沙這個名字了。我國曾經在曾母暗沙投放了石碑宣示我國對南海的主權。那么,與其投放石碑,石沉大海,我們不如給這個地方起個好名字,讓大家都記住它,使用它,流芳百世,宣示主權的效果更佳。 ▲南極考察,沿途停靠智利 原文來源:中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