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游,留學回國,海外出差,讓人煩惱的除了一堆繁瑣的手續和親朋好友奪命的伴手禮之外,現在“過境安檢”也成了一件令人頭疼的大事,更有人調侃稱,如今的“安檢”無異于RP檢驗器,所以今天,你的RP值夠用嗎? 大家還記得?去年4月中旬,一名留德學生從國內返回德國,經法蘭克福轉機時,因一部從中國購買的,并使用了一年多的IPHONE手機而被征收了278歐的稅款。此事一經曝出,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感同身受,據悉,但凡不是從德國購買的物品都要收稅,尤其是蘋果的手機、電腦、平板這三件物品逮到必稅,然而,法蘭克福機場新聞官卻稱對此并不知情。 法蘭克福機場的相關規定:除特定量香煙、酒和藥物外,攜帶物品如用于個人需求,總價值不得超過430歐元(約合人民幣3150元),否則必須繳納關稅,并必須攜帶賬單或發票以證明購買地、用途和價值。 這一解釋想必不能安撫被稅者的受創心靈,于是德國海關出面表示,法蘭克福總領事館已經就類似事件與德國海關部門溝通多次,可是該規定并不作國別統計,從不針對某一國。 話雖如此,就算規定再怎么合理合法,試問,誰會隨身攜帶一部用了多年的電子產品的發票證明,就為了預防被查的可能性? 事后兩個月不到,2016年6月,加拿大的機場又出新聞了:一名中國留學生從溫哥華機場時被海關攔截,要求其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機進行檢查,之后便被“請”進了“小黑屋”,對此,海關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該學生的微信軟件的某群組里含有大量的不良信息和表情包,隨后在其電腦又發現了不少未成年人色情信息,于是海關立即要求遣返他回中國。 事情的后續相信大家也略知一二了,我們暫且放下當事者持不良信息這件事本身的對與錯,就海關安檢手法來看,搜身翻包可以理解,可是連手機和手提電腦里的內容也要查的那么仔細,這是不是就有點越界了? 類似的事件不止一件,一名中國男子在溫哥華機場被抽檢,海關在其微信聊天的內容中發現了“來加拿大撈(廣東話,打工)”等信息,然而該男子解釋說這只是和朋友開一個的日常小玩笑,但海關仍然以此為理由遣返其回國。 就在今天上午,美媒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計劃擴大對入境游客的審查,前往美國旅游的中國游客未來需要提供其網絡上社交媒體(如推特、臉書、微信等等)的賬號密碼進行檢查,借此了解他們的網上行動。 而這一舉措絕不是首例,在奧巴馬政府的時候就曾推行過類似的政策,通過免簽計劃收集進入美國游客的社交媒體資料。 有美國律師建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建議中國游客入境安檢前先把微信軟件刪除,入境后再重新裝上。 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政策出臺?難道特朗普真的這么明目張膽地針對中國嗎?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最近美國海關發現,在對持有F1簽證的留美學生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入境的抽檢中,部分學生的手機內含有非法工作、考試代考等信息,這些行為明顯與美國相關條例所違背,于是海關當即要求遣返這些學生,而還有的學生因為聽不懂安檢人員基本的問題,以“英文不好”、“成績不佳”的理由遭遣返。 此外,日本政府為了防止留學生非法打工、滯留等情況,對中國、越南、尼泊爾、緬甸、斯里蘭卡五個國家的留學生也將實行更為嚴格的入境審查。 現在看來,世界各大機場開始逐漸加大外國入境人員的管控力度,雖說可以理解他們是出于本國的安全考慮,可是這些檢查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會不會有點“過為己甚”了呢?再怎么講,賬號密碼這可都是個人隱私,就因為你是海關,所以就要把連爸媽都不一定知道的重要信息給你們嗎? 機場的安檢手法層出不窮,入境被遣返的案件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倒是遣返的理由有些著實讓人哭笑不得,萬一真的不幸被請到了“小黑屋”,大家也無需慌張,該怎么來怎么來,做好自己的事,只要理在自己,總不會吃虧的。 有什么想說的就到下面的評論里暢所欲言吧~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