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赤楠盆景,因其生長緩慢,人工培育需很長時間,且難獲得野生老樁那種古樸奇美的自然神韻。筆者建議在不影響當地生態的前提下可有選擇地進行采挖。 赤楠直根性強,為滿足上盆造型的需要,下山樁一般都要對根和枝條進行較強的剪截,故很難帶上較多的須根,加上老樁樹齡大,細胞再生能力弱,如不掌握栽培要領,將會直接影響樁坯的成活。我們知道,植物移植成活的關鍵在于保持植物體內水分的平衡。而保持水分平衡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使受傷的根系盡快恢復吸收功能;二是根系恢復正常吸收功能前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現簡介如下,請同行斧正。 一、選擇采挖的季節。從理論上講,只要措施得當,特別是光照、溫度及濕度適宜,采挖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但從管理方便、經濟實用的原則來看,江南地區應選擇在4-7月。赤楠為亞熱帶常綠樹種,其生長適溫較高,此時采挖移植,赤楠能利用枝干內貯存的營養迅速萌芽。加上此時的溫度、光照及水分條件適宜,新芽的光合作用旺盛,可以合成根系生長所需的有機營養,使根系逐漸恢復吸收功能,將水和無機營養又輸送到枝葉,促進枝葉的生長。這樣,根葉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使樹勢盡快恢復,提高樹樁的成活率。 二、防止采掘運輸過程中過度失水。在野外采挖時,一般應對周邊環境進行適當清理,然后對樹體進行初步剪截,盡量少帶葉片,以利用操作和防止水分過度蒸發。赤楠表皮薄,易失水,在存放運輸過程中,應盡量放置在陰涼處,避開直射光線及干風,樁體可用破布、稻草等材料遮蓋,經常噴水,運到栽種地后,進一步修整,將大的傷口涂抹乳膠,盡快栽植。 三、選擇適宜的培養土。赤楠喜酸性沙質土,同時樁材根系傷口大,易受病菌侵染,所以筆者選用摻入20%干凈河沙的素面土,既能滿足赤楠對土壤排水透氣的要求,同時土壤內病菌少,傷口不易被侵染。 四、養坯階段應選擇地栽。最好選擇落葉喬木下的空地,清除地表雜物,鋪一寸左右厚的培養土,放入剪截好的樁坯后,用沙土將根部圍實,必要時可用粗細適中的木棍邊澆水邊向根系內搗土,保證根部與土壤接觸緊密。然后在四周用磚圍起,其形狀大小應與以后上盆的盆型基本一致,磚塊可以砌高一些,上覆疏松的沙土,再搭設支架,上蓋2-3層遮陽網遮陰保濕,等樁頭成活后再分次拆除遮陽網。 用此方法的優點在于:1、有很好的遮陰保濕效果,減少水分過度蒸發。2、能滿足赤楠成活后對光照的要求,即在夏秋季節上有喬木阻擋強烈的陽光,冬春季節又有充足的光照。3、在樁體根系較多時,能保證根部與土壤接觸緊密,防止在澆透水后,根部與土壤脫離,使樹樁根部缺水導致赤楠的死亡。4、與地面土層接觸,可以使培養土內的水氣條件長時間保持較好的狀態,降低澆水頻率,既利于根系的恢復生長,又大大地減輕勞動強度。5、有利于以后上盆造型,減輕上盆對根系的再次傷害。 近六年來,筆者通過以上方法種植了近百個下山樁,大都枝葉繁茂,成活率在98%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