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城府, 就是看透「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之后, 對待人、事都裝得冷冷淡淡:不是只動心不動情,就是只動情不動心,就算動心情也不動聲色。 1、冷淡對人 加高城府先疏離朋友、同事、父母: 因為朋友無用 什么是生死之交,奸尸嗎? 現實中的朋友就像是星星——你不一定經常能看到他們,但你知道,只要你一抬頭,他們永遠在那里遠遠地看著你,屁用沒有;而網絡上的朋友之所以貼心,因為現實生活中麻煩不到你。 因此最好「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大家酒肉一場。 因為同事無用 80%的同事不能用朋友的標準要求,剩下20%不能用人的標準要求,因為消耗你精力的都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干活本身是不累的,平衡自己情緒與職場關系最累。 因此最好「明是一團火,背是一把刀」,同事當墊腳石。 因為父母無用 這世界上包括你父母的大多數人都在吃自己十幾歲時的老本,二十一過除了娛樂不再接受新鮮事物,所有認識都在十幾歲成型,固定在十幾歲。 他們對消息可信度的排序是:央視>正經報紙>朋友圈>百度=彈窗>推銷員說的>飯桌上別人說的>你說的,大前天被文革騙的、前天被傳銷、昨天被P2P、今天被郵幣卡、明天還得被別的騙,所以世界當然不會好了,因為是你父母這樣老去的未成年人建造的世界。 因此最好「他投資多少,你回報多少」,只有體制內離退休者配享受孝道,因為工資多又沒醫療喪葬負擔,兒女坐收遺產,焉能不孝?
2、冷淡對事 加高城府重在廢話不說,廢事不做。 廢話不說 1、因為從過程看,多嘴的意思是不知當說不當說但我還是要說出來; 2、因為從結果看,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難逃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因此最好「一毛不拔」:和你沒「一毛錢」關系的事,「不拔嘴皮」死不死誰兒子。 廢事不做 分辨廢事最經典的還是因果、主次、先后三段論—— 1、如果結果沒帶來利益,就不要起手; 比如食品包裝上貼「營養成分表」,遠不如貼「有害成分表」實用……但廠商抵制后者,因為會影響利益。 2、如果主要矛盾沒明確,就不要造次; 比如「我們花了35年來消除煙霧,其中的30年對抗政客,5年治理煙霧本身。——《洛杉磯霧霾啟示錄》」,就是沒明確主要矛盾的苦果。 3、如果后果沒看到透徹,就不要先動。 比如斷食12小時,你的基礎代謝水平將會降低40%,所以靠節食減肥,不僅越來越難,相當于做無用功……就是沒看透徹后果的輕舉妄動。
總之, 每個人都經歷著受騙和傷痛,最終掌握了在這條街道生活下去的本領。——東野圭吾 城府就是冷淡對人,冷淡對事;隱忍到有實力,憤怒能干翻世界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