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怎么回事呢?“每次吃飯,吃不了兩口就汗流不止,身上還好,特別是臉上,鼻子上都是汗珠。” “在家吃還好,出去吃的時候就特尷尬。” “對對對,尤其是吃火鍋的時候!!!” “三盒紙巾都不夠!” 中醫認為,人體內有五液。所謂五臟化五液,指的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等。也就是說,汗、淚以及涕等都是人體正常的精氣所化生。指的是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在一定條件下化生的五液,這其中包括汗液。 咱們中醫比較重視汗,無論是正常人的生理現象表現出的汗,還是疾病診斷所涉及的汗,都很重要。 小編這里要再提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辣其實就是“津液”! 汗就是津液一種表現表現形式。中醫認為,人體內有五良液(五液)。是說身體的五個臟器對應體內五種液體。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 也就是說,汗、鼻涕、眼淚等都是人體正常的津液所化生。 如果某一種液體表現不正常,比如汗,短時間大量的流出。那就反應你身體有問題了! 剛剛說過,心臟對應的汗,一吃飯就大汗淋漓,說明心臟的功能虛弱! 要想緩解出汗多,一是增強心臟的功能,減少流汗;二就是補津液,津液以汗的形式流失過多,就要同時補回來。 也就是一邊開源,一邊節流。 中華有個一傳統的藥膳,對于緩解“流汗多”的情況非常有幫助:當歸粥。 這就是人參了,額,這就是當歸了,顏值和人參相像哈。 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入心、脾、肝三臟。 看這《本草新編》對當歸君的介紹,“可升可降”,感覺好牛掰! 當歸粥 當歸(20克) ,粳米(55克) ,棗(2枚) 1. 將當歸洗凈后放入沙鍋內,用溫水約600毫升浸泡10分鐘,在火上煎熬兩次,每次煮沸后再慢煎20至30分鐘,共收汁150毫升。 2. 紅棗浸泡洗凈、粳米淘洗干凈。 3.將粳米、紅棗、白糖同入鍋中,加入藥汁,加水適量煮粥。 長期喝當歸粥,可以逐漸恢復心臟功能,也可以讓心情舒暢。堅持每天早晚喝一碗,可以緩解“吃飯流汗多”的困擾。建議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也可以減少流汗,避免不停地擦汗,避免尷尬。 有這么一部份人,他們一吃飯,就會大汗淋漓。通常來說,這些人以體型較胖的人為主,也有一些人比較瘦。這是為什么呢?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深入正題之前,先聊聊關于汗的一些事兒。中醫比較重視汗,無論是正常人的生理現象表現出的汗,還是疾病診斷所涉及的汗,甚至疾病治療中提到的汗,都很重要。 中醫認為,人體內有五液。所謂五臟化五液,指的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等。也就是說,汗、淚以及涕等都是人體正常的精氣所化生。指的是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在一定條件下化生的五液,這其中包括汗液。 每個人都會出汗,或多或少。大家看到的出汗可能都差不多,但在中醫大夫眼里,汗預示著很多東西,也就是從汗可以看出很多門道。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汗出,一般來講這個人就比較容易感冒,因為這預示著他素體表虛或者說是氣虛。如果一個人晚上出汗多,也就是盜汗,那么往往這個人就是陰虛體質。 總之,汗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很重要位置。那么,一些人吃飯后就出汗,是怎么回事呢?這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氣虛。氣虛的人容易出汗,無論是活動還是緊張,甚至靜下來也會出汗。氣虛的人飲食過程中會出汗。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胃出問題了,吃飯時候會出汗,中醫有個名字叫飲食汗。飲食后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胃熱所致。《證治匯補·汗病章》:“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治用安胃湯、二甘湯等方。 如何避免飲食汗,氣虛患者要用中藥調補虛弱之氣。如果是因為脾胃有問題,就可以用中藥調理。 一般情況下,出汗只有在熱的情況下才會有的表現。然而有一些人則很奇怪,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但凡只要一上餐桌吃飯就開始出汗,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對于吃飯出汗的問題,健康專家作了如下解答: 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飲食性多汗癥”。主要表現在每次進食尤其是在進熱食或刺激性食物時,大量的出汗。一般多局限于口唇、前額、面頰、鼻部、頦下等部位,嚴重者胸部及背部也可大量出汗。 進食停止后,出汗現象則漸次減少至停止。飲食性多汗癥可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多數自幼年開始發病,主要原因是中樞神經失調,使植物神經系統的汗腺分泌纖維過度興奮所致。繼發性者多見于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如周圍神經受損傷等。以上癥狀一般不需治療,也無有效療法。病情嚴重者可行副交感神經阻斷手術。多汗可能是疾病先兆 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以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癥狀為主要表現,發作時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可導致大量出冷汗。 甲亢: 即甲狀腺機能亢進。怕熱多汗是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還表現為精神緊張、性格改變、煩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難以入睡等癥狀。 嗜鉻細胞瘤: 其常見的癥狀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陣發性,有時也可以持續性出汗,但陣發性發作時面部潮紅或變白可同時發生。還會出現心慌、手抖、四肢發涼等。但此病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頭痛癥 天不熱吃飯時,頭部大汗淋漓,考慮是腎虛體寒,伴有氣血不暢貧血等。 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可以結合中藥調理氣血,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補血活氣的效果。在結合食療,多吃些補腎益氣的食物,如豆腐、鱉肉、龜肉、兔肉、豬肺、豬蹄、蜂蜜、白木耳、鴨肉等。要注意增強自身免疫力和體質為宜,每天堅持兩個多小時的有氧運動,不要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