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網友“逍遙是個捅刀手”發布一篇有關衛青墓遭到廟會破壞的長微博,并附上了照片和視頻,衛青墓的保護問題網友們已經連續呼吁很多年了。小編根據一些資料整理出了衛青墓的廟會事件、垃圾事件、著火事件、文保碑事件等,同樣作為茂陵陪葬墓的金日磾墓已經納入了茂陵博物進行保護,而衛青墓又該何去何從呢? ▲網友微博截圖 2月14日,網友“姜小白lumi”也發了一篇長微博,匯報自己與茂陵博物館副館長就衛青墓現狀問題溝通情況。 ▲網友微博截圖 2月19日又有網友說謁陵時碰到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清理衛青墓,劃入博物館保護也是有希望的! ▲網友微博截圖 西漢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 誰人不知曉他的大名, 看到這樣的場景,小編震驚極了, 昔日的大將軍墓怎么沒有任何保護嗎? ▲《漢武大帝》中衛青影視形象 之廟會事件 衛青墓被廟會破壞的狀況遠比我們想象要更嚴重,引發了各種問題,如垃圾事件和著火事件。 這個名為“石陵冢廟會”或者“栓娃會”的民間求子廟會一年兩次,每年陰歷正月十七和六月初一舉行。以前在漢武帝茂陵封土上舉行,后來茂陵因著火被國家文物局點名批評,封土堆被圈起來保護,廟會于是遷移到了衛青墓。 ▲國家文物局通知 從一些資料中見到2011年正月有一則“茂陵古廟會,植被遭了秧”的新聞,數千名群眾爬上衛青墓封土頂端燒香以及攀折墓上柏樹枝。但是原新聞已經無法找到。 ▲2011年新聞圖片 從2012年起,每年都會因為廟會破壞而網友自發組織清理垃圾、與博物館交涉、呼吁保護。到2015年3月有熱心網友提出了衛青墓圍墻或者鐵絲網的保護方案,并繪制了效果圖、做了詳細的工程預算。 2014年4月,華商報報道衛青墓垃圾遍地一事,隨后各大媒體相繼轉發。媒體稱是清明祭拜留下的垃圾,也有不少網友說是廟會的遺留。咸陽市相關部門立即要求旅游系統行業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5月1日即有報道衛青墓垃圾已經清理完畢。 ▲華商報報道 2016年2月,衛青墓封土著火,過火面積超過整個封土堆三分之二。茂陵博物館工作人員將過火封土臨時圈起禁止攀爬。 ▲封土過火情況 ▲封土被圈起 之文保碑事件 2014年7月,有網友微博發圖,衛青墓文保碑斷裂倒地。 ▲近處斷倒在地的是衛青墓在1961年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文保碑, 遠處是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立的碑。 之茂陵博物館圍墻事件 上個世紀修建茂陵博物館時,圍墻破壞了衛青墓西側的封土。 ▲茂陵博物館圍墻從衛青墓西側穿過 ▲圍墻和封土截斷面 史料記載,茂陵周圍有50多座陪葬墓,現在還能看到封土堆并確認墓主身份有12座,其中就有西漢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墓,托孤大臣金日磾墓。 ▲茂陵及陪葬墓分布 在華商報報道衛青墓垃圾遍地的2014年,茂陵博物館副館長魏乾濤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衛青墓及周邊衛生環境差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衛青墓劃到博物館景區內,但這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協調。 ▲國家文物局批文 然而衛青墓直到現在也并沒有被納入茂陵博物館景區,而原本與博物館一墻之隔的金日磾墓園隨著博物館和金氏宗親合作的“全面保護金日磾墓園工程”的開展被圍進博物館而且修葺一新。茂陵博物館東側的圍墻被打通,開辟了一條通道,直通金日磾墓,金日磾墓真正成為了茂陵博物館的一部分,并且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金氏祭祖。 ▲金氏始祖 ▲金氏祭祖大會 衛氏族人聞悉金家人合力搶救保護金日磾墓這一事件后,也始主動跟館方接觸,探討“全面保護衛青墓”的事宜,但目前并未見成效。 ▲衛青祠 雖然衛青墓、霍去病墓都是武帝茂陵陪葬墓,但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將衛青墓作為了茂陵的一部分,而霍去病墓卻作為了一個獨立的單位而修建了茂陵博物館。衛青墓在國保中是茂陵的陪葬墓,所以在一開始就沒和霍去病墓(茂陵博物館)在一起?;羧ゲ∧乖诓┪镳^內,需購買門票才能參觀,而衛青墓基本處于原始狀態。 ▲茂陵和衛青墓的編號相同 因為這個歷史原因,現在再想把衛青墓納入茂陵博物館需要征用或租用四周耕地。耕地需要轉為建設用地,需要陜西國土資源廳審批。金日磾墓租用了22畝農耕地,然后砌筑仿古圍墻。但衛青墓比金日磾墓大的多,所需土地也更多。 ▲位于茂陵博物館內外的兩座墓 回到茂陵博物館副館長魏乾濤所說這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同時,“全面保護金日磾墓園工程”,是茂陵博物館與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合作開展的一次成功嘗試,衛青墓的保護同樣也能借鑒。 ▲修葺一新的金日磾墓 衛青墓保護的特殊之處,也在于文物本體安全和民俗活動之間的協調。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民俗活動的主體是村民、客體是衛青墓,但是民俗活動本身無法確保衛青墓的安全,而一旦客體喪失,民俗活動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解決之道需要文物保護者、民俗的組織舉辦者達成默契,既確保衛青墓文物本體安全,又能使民俗活動延續下去,探求既符合當地民眾利益、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在線文博會密切關注衛青墓的保護情況! |
|
來自: 木頭1018 > 《考古 博物館 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