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才女,被許多人喜歡,被許多人追捧,這不是一件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而更是證明她在那個時代光彩照人。 在她的追悼會上,金岳霖先生寫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你可知她是何等的動人? 然而當年,她沒有選擇癡情的金岳霖,也沒有選擇詩意的徐志摩,而選擇了她的真愛梁思成。 在林徽因的自傳中,她提到了新婚之夜的時候,梁思成問她:“這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后再也不提,為什么你選擇的人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 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可見當年他們是下定了決心廝守到老,時間最后也證明了一切。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各種有關民國文人大師的香艷段子大肆在網上流傳,其中為禍最烈的,莫過于各路網絡寫手對民國才女林徽因的抹黑,一時間,什么“群發短信”,什么“綠茶婊”的流言滿天飛,一個個說得煞有介事。 卻沒有人好好考證一下,林徽因先生和梁思成先生相守一生,直到因病去世,從未有過任何移情別戀的實跡,諸君怎么能如此這般捕風捉影,把想象當作現實呢?其實民國處于人文解放的階段,文藝界學術家的上層精英追求個人幸福和自由,生活放蕩不羈,倒也不是什么新聞,比如徐志摩、沈從文、曹禺,乃至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先生,這些男性大師對于愛情確實算不上忠貞。但這“風流”帽子,無論無何都不能扣到林徽因頭上去。 污蔑、結構一個去世數十年的學者、女性,是一件沒有成本的事情,畢竟已經過世的人是不會說話的。 這件事的起因非常簡單,就是源于一個女人的嫉妒,以及源于一群網絡直男怨女的無端發泄。這個世上,就是有人見不得別人學問高、長得美、見不得別人一世順風順水,見不得別人可以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而自己只能蠅營狗茍,蹉跎一生,所欲不得,所求不能,那么就難免要心酸氣苦,眼紅肚脹,忍不住就要嘲諷別人的人生。 如今網絡上潑臟水、抹黑林徽因的段子,基本上都來自于一本書,叫做《林徽因和梁思成與我》。這本書的作者,叫做林洙,是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妻子。 這本書出版的時間極為有趣,那是2004年,林徽因先生100周年,中央電視剛剛做了一期節目,叫做《梁思成和林徽因》,還原了二位建筑學大師夫妻傳奇的一生,肯定了他們對于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的杰出貢獻,并且濃墨重彩描繪了二人的愛情世界。 這時候,林洙女士坐不住了,她出版了那本《林徽因和梁思成與我》,里面堂而皇之出現了許多小說家都想不到的情節,書中稱林徽因曾想與梁思成離婚并嫁給金岳霖,這是之前無人聽說過的,自此林徽因的軼事被格外妖魔化。林洙甚至以梁思成的口吻寫道:“我們住在總布胡同時,老金就住在我們家的后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可能是在1932年,我從寶坻調查回來,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么辦才好。”然而這是一個極大的謊言,因為當時金岳霖先生正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邏輯學,怎么會在林家的房子里出入呢?并且當時林徽因大著肚子,怎么可能和老公說她愛上了一個此前根本沒有見過幾面,遠在大洋那邊的男人呢?將心比心,只要不是精神病,誰會說這種話? 其實,林徽因先生還是林洙女士的恩人,她們都是福建人,是老鄉,當年,林洙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就嫁給了建筑學家程應銓,而程應銓因為學術上的成就頗受清華大學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賞識,是他們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而梁思成算得上是程應銓的師長。1948年,程應銓經沈從文介紹去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當時完成高中學業的林洙隨男友前往北京。林洙文化水平不高,還不能在清華上先修班,她拿著父親的介紹信去找林徽因,當時的林徽因已經身染肺病,還是每天抽出時間幫她輔導英語等科目。 后來林洙和程應銓結婚,也是林徽因出錢贊助的,可見林徽因對這位老家小妹子極為照顧,我們都知道,林徽因被叫做“人間四月天”,不只是因為她美麗,不只是因為她的才情,更多是因為她清澈而善良,不似塵世俗人。她像林黛玉教香菱學詩一樣照顧著林洙。 林徽因病中給女兒畫的漫畫,提醒她讀書注意眼睛 后來,即便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林洙還是進入清華大學建筑系任系秘書。林洙與程應銓育有一子(林哲)一女(林彤)。從解放前到林徽因逝世,林洙都是梁府的常客。 1955年,林徽因病重,北京逝于同仁醫院,享年51歲。去世后,她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塊刻著秀麗花圈的漢白玉。這原來是為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一個樣品,人民把它作為一篇獨特的無字墓志銘,奉獻給它的創作者林徽因。林先生除了主持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是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 1957年,就在林徽因逝世后兩年,林洙和程應銓的婚姻忽然走到了盡頭,程應銓因為提出保護古建筑,被定為右派。受此影響,林洙從系秘書的位置上被調到資料室做管理員。1958年,林洙與程應銓離婚,并禁止兩個孩子再與他們的父親來往。據林洙說:”我不得不考慮這個家庭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長大以后會不會來問我:“媽媽,你當初為什么沒有和右派劃清界線?”我將何言以答?最后我決定離開他……“ 程應銓則說:“她不許孩子來找我,三年困難時期,小老虎吃不飽,我就把饅頭切成片,放在暖氣片上,孩子放了學就偷偷上我的宿舍拿饅頭片吃,如果讓她知道了,孩子就會挨打……” 據程應銓對自己的侄女講,林洙58年跟他離婚時說,他只有兩件事是讓林洙感覺好的,一是1956年作為中國建筑家代表團的成員出訪波蘭等東歐國家,那時林洙作為年輕的建筑家的妻子覺得很風光;還有一件就是他譯了一本很好的書,得了不少稿費。林洙還說,如果他能在兩年之內解決問題,摘掉“右派”的帽子,那么他們還有復婚的可能。 而據林洙自己口述,1955年林徽因逝世之后,林洙就一直陪伴著梁思成,“我們的感情也是在那段時間急劇升溫的。”以及“林先生去世時,梁公也因肺結核病在同仁醫院住院,后來聽說他出院了,住在諧趣園養病。于是我帶著"請罪"的心情去諧趣園探望他。一路上我盤算著怎樣問候他,并解釋一下沒能去探視林徽因的原因。自然什么原因也不能自圓其說,反正不管怎么說,我無論如何也得去看望他了。沒想到一見了他,我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不住地往外滾,一下便伏在他肩上哭了起來,反過來倒是梁先生來安慰我,他輕輕地撫著我說:……“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梁思成剛剛喪偶,而林洙卻并未離婚,甚至1955年她和程應銓的第二個孩子才出生。 林洙和梁思成 1962年,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之后,林洙與梁思成結婚了。當年,是林徽因慷慨贊助了林洙和程應銓的婚禮,是梁思成親自為程應銓和林洙做主婚人,而如今,程應銓的師長卻娶學生的妻子為妻,這幾乎超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偏偏這位學生又曾為師長的不公遭遇仗義執言而蒙冤,此刻還未平反。 林洙嫁梁思成前,系里曾找程應銓談話,問兩人有無復婚可能,他說:“不能,我又不是武則天的太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梁思成的這樁婚姻幾乎遭到了所有親朋好友的反對,他的弟妹們聯名給他寫了一封抗議信,梁思成與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張奚若更是和梁思成絕交。當時支持他們結婚的,只有北京市長吳晗一人。 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敦楨先生得知梁思成與林洙結婚,寄給梁先生一封信,既沒有抬頭,也沒有落款,只有四個字“多此一舉”。 由于這樁婚姻的緣故,梁思成逐漸與自己的弟妹,自己過去的朋友甚至與自己的一對兒女漸漸疏遠。在梁家的客廳里,原本掛著一幅由著名油畫家李宗津所畫的林徽因像。林洙和梁思成結婚后,曾取下了這幅畫。為此林徽因的大女兒梁再冰曾打了林洙一巴掌,并憤然拂袖而去。此事當時從清華一直傳到北大。 如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林徽因的一身詩意,萬千傳奇都已經隨她去了天國,梁思成先生也已仙逝,多少蓬萊舊事,煙靄紛紛,我們都無從去找尋。而林洙女士尚在人世,他作為梁思成的遺孀,開始經常接受各種媒體和電視采訪。并相繼撰寫,編譯,整理,協助出版了一系列關于她和梁思成私生活,以及建筑學術方面的書籍。然而她的采訪和文章中經常對一些事情有著前后截然相反的矛盾闡述。再加上其學術水平極其有限,《梁思成全集》一書所存在的大量誤配圖片也是來自于她的手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她總是有意無意把原本建筑學上的話題歪到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的故事上去。 林徽因的畫 然而無論她把林徽因先生描繪成什么樣子,人們依舊會懷念林徽因先生,人們會讀她的作品,欣賞她的畫,吟誦她的詩,這些提醒著我們,有些東西,別丟掉,比如良知,比如本真。 《別丟掉》——林徽因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明月,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