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在靜的時間里,用自己喜歡的壺,品一杯茶, 它裝得下歲月的滄桑,滲得透人間的悲喜,對生活懷有一份感恩,一份真誠,一份希望 所謂好壺配好茶,小y今天想要聊一聊這如何才能挑選到一把好壺。 一把紫砂壺的好壞,無非從泥料、做工上鑒別
紫 砂 壺 泥 料 泥料是決定一把紫砂壺品味的重要標尺。 紫砂壺的泥料,主要分為三大類:紫泥、紅泥、本山綠泥,每一種下面又分為很多小類 原礦老紫泥 - 紫砂壺 經常會有人問小y:這么多泥料中,哪種泥料最好? 有人說,底槽清和朱泥、本山綠泥等相對少點,這幾種泥料是最好的 原礦本山綠泥 - 紫砂壺 其實不然,相同泥料有優劣之分,但是不同泥料無法比較好壞,就像紫泥雖然比較常見,朱泥相對稀少點,但是也有上乘的精品紫泥,同樣也有普通的朱泥。 所以哪種泥料最好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做出確切的解答,只能在相同泥料里面鑒別好壞,根據不同的泡茶喜好挑選合適的泥料。 原礦大紅袍 - 紫砂壺 不管是哪一種泥料,都必須符合幾個共同特征:表面具有顆粒質感,斷面在顯微鏡下氣孔曾雙重氣孔。 紫 砂 壺 做 工 - 壺 鈕 - 壺鈕的大小和形狀要便于拿捏。壺鈕氣孔與壺嘴口徑的比例要得當。 壺鈕 - 壺 蓋 - 紫砂壺燒成后,口和蓋的配合應達到“直,緊,通,轉”四項要求。“直”,是指蓋的子口,要做的很直。斟茶時,壺蓋也不會脫出。“緊”,是指蓋與口之間要做到“縫無紙發之隙”,嚴絲合縫,蓋啟自如。“通”,是指圓形的口和蓋,必須圓的極其規整,蓋合時要旋轉爽利。“轉”,是指方形(包括六方,八 方)和筋紋的口蓋,蓋合時可隨意蓋合,即可扣合嚴密,紋形絲毫無差。 壺蓋 - 壺 嘴 - 壺嘴也稱“壺流”。對壺嘴的功能性要求,有句行話:“七寸注水不泛花”。說的是,好的紫砂壺流,出水通暢、爽利,水柱七寸高不會散開,茶湯倒出直瀉杯底而無潺潺流水之聲。 壺嘴 - 厚 薄 - 壺的胎體厚度(薄胎壺除外),以0.3厘米左右為佳。既符合古樸雅拙的厚重感,又有足夠的強度抵御不可預計的意外磕碰。 胚體厚度 - 出 水 孔 - 出水暢與不暢,出水孔至關重要。“獨孔”出湯攔不住碎茶;“球孔”難于清理;“網孔”較為適用,網孔各孔要分布均勻,網孔中心,應與壺流中心對齊,以免水流偏斜、泛花。 網孔的孔徑以不小于0.3厘米為宜,不宜選取密而小者。過小過密,流速下降,動能減少,出水不爽。 出水孔 - 壺 底 和 內 壁 - “推墻刮底”要到位,表面要干凈平整,無殘留的泥點、泥塊。 壺底和內壁 紫 砂 之 美 紫砂壺不尚施釉,光澤內斂、質樸,具有璞玉渾金的本真之美,體現了古人崇尚自然、師法自然的藝術宗旨。 一把好的紫砂壺,不僅體現在具體的衡量指標上,還反映了制壺人的修養底蘊。做壺時候投入的情感,產生的靈氣,做壺之人的道德、人品都會體現在他的作品上。 本期講解完畢,是否對您有所幫助,可留言告訴小y哦~ 小y與你下期不見不散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