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云浮山”,素有云浮翡翠、三羅(“三羅”,此稱始于明朝萬歷年間,指其時之羅定州、西寧縣、東安縣。今即羅定市、郁南縣、云安區、云城區)珠璣之美譽。巍巍然崇立于富林、石城二鎮之交,為本邑諸山發源之祖。山之南,平壤開闊,自古多林木,故名“富林”,富者,多也。山之北,多丘多谷,故名“托洞”,托者,土丘也,洞者,山谷也。唐武德四年(621年),是地設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因西南有山曰“云浮”,故命是郡曰“云浮郡”(云浮命名來歷詳見《云浮縣志》)。云浮之名即由此來矣。主峰崇然入云,計海拔一千一百四十余米,為三羅諸山之最。居其巔也,摩月摘星、眼界宏開:北瞻西水洪流,南眺新陽(新興縣、陽春市)平壤,西顧羅定盆地,東望高要山岳。數百余峰,一脈而東,自信羅(指信宜、羅定)經云安、云城,直撲高要,延綿數百里,若巨浪之滔滔,如萬馬之奔騰,磅磅礴礴,何其壯觀哉。
天地造化,莫離陰陽。青山剛陽,秀水柔陰。山水相依,剛柔相濟也。有漠陽江者,經富林、陽春往東入海,其水出山之西南;又有南江者,其支流白石河,由茶洞、托洞,穿鎮安、白石往北以合,其源在山之東北。然水汨之纖纖,如吟如訴,與山之偉岸似莫相配也。
是山多霧,若其名也。朝起幽谷,如紗如幔;暮歸天際,若云若絮者,一日之霧也。殘云收而翠嶺冷,寒星欲墜;水云漫而林壑潤,宿鳥潛伏者,一夜之霧也。驚蟄潤物而寂然無聲,吞峰隱谷而水汽充盈,氣爽金秋而果香彌漫,藏蹤匿影而凝冰掛凌者,四時之霧也。空谷騰空,如帶如練者,雨歇新生之霧也。暑氣騰騰,朦朧障眼者,驕陽蒸煮之霧也。是山之霧,如潑如漫、山岳隱形;此起彼消、谷峰遞接,若隱若藏、如夢如幻,潤而不濕、干而不燥、蒙而不迷、霧而不霾,與天所之氣象同矣。

鬧市易隱,大山好藏。煙村相望、或隱或露,雞啼犬吠、若隱若聞者,山村之幽居也。田疇鱗疊、水旱相接,五谷雜糧、依時輪作者,山民之農耕也。茅芒竹欏(即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贊譽。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于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可入藥)、披坑滿谷,松杉雜木、峨然挺拔者,古今之材林也。又稔柿橙栗、梨欖桃茶,姜蔻藤蕨、蒲葦麻桑,百果百草之屬者,山民尤賴利焉。猄狐狼豹、地鱗(即穿山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山豬者,山之走獸也。鷹鳩鴉鴿、鷓鴣畫眉者,山之飛禽也。金銀銅鐵、砷煤錫鎢者,山之寶藏也。竹茅草木、稻梁果茶、菌菇靈芝,或人工栽培,或天然野生,賴山而出、四時不缺。走獸飛禽,蜂蟻蛇蟲,或棲之林木,或匿于水草,占山而生、古今莫絕。至于礦產土石、藏諸地下者,則古而有之,尚待開發。大山所藏之資源礦產、眾牲萬物,有已知名者、有未知名者,羅列不盡。山民入山,如歸寶庫,向無空手而回者也。
大山深處,如世外之蠻荒,混沌原始、人跡罕至。山腰山麓,偶有零星農耕,似晉人避世之地,若陶翁種菊之所。蒼狗白云,萬年深閨。寒來暑往,靜若處子。天藍地翠,如滌如洗。夏涼冬暖,無暑無雪。山巒起伏圓潤,清溪瀉玉。羊腸小徑迂回,曲折通幽。林海碧浪,放眼如觀翡翠。負離子氣,入口若含仙丹。古木參天、新樹蔚然,俱涵養新鮮之空氣。休閑山水、天然氧吧,皆靜候遐邇之來賓。

大山無言,謂其憨厚也。疍民好水,客家愛山。本邑之客家,多聚于此。富林、石城二鎮,聚客家居民十萬余眾。居此之民,朝攬云山、暮沐秀水,其風亦如山。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皆是客家百姓之樂園也。
嗟乎,向來土地鐘靈,自養賢良;山川毓秀,必多傳奇。南朝武帝霸先(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傳說陳在云霧山北麓建有行宮“皇帝殿”,其舊址今尚稱“皇帝殿”),御駕攬勝,筑“皇帝殿”以觀星;明季將軍陳璘(本邑六都南鄉人,原籍翁源。明萬歷五年置東安縣,任東山副總兵,兼署東安參將事,奉旨舉家落籍東安南鄉。今其后人世居南鄉者二千多人)剿捕翼王(傳說中的“肉翼大王”陳東瓜,瑤民首領。傳說脅下長肉翼,能飛),施美人計以親征。三棵樹下,地師慚愧摔羅盤(傳說某堪輿大師因誤解收留他的村民,刻意破壞了當地風水。得知自己錯怪村民后,大師授意村民種三棵樹以彌補被破之風水。大師把羅盤摔碎,發誓從此收山)。大敵當前,雅夫人走馬高崗(雅夫人,相傳為陳璘的小妾,武功高強、貌美如花。相傳她配合陳璘施“美人計”,披紗衣于崗山牧馬,引誘肉翼大王陳冬瓜下山而圍捕之)。黎明平叛,總兵官熄燈屠雞(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東安千總黃玉叛變。陳璘于富林截之,令盡屠村中雄雞犬只。黃至村中稍息,未聞雞啼,酣睡至天明,陳璘盡捕之);止戈為武,陳龍崖峭壁刻字(傳說陳璘平息黃玉兵變后,于富林崖上揮劍刻下“止戈”二字。此巖后稱為“止戈巖”)。

辛亥民國,濟坤當選首任縣長(陳濟坤,字錦珊,廩貢生、賞戴花翎知府銜。柳州府知府,在任升用直隸州特授廣西羅城縣、補授靈川縣、調署武緣縣、署理雒容縣。清朝宣統末年、1911年辛亥革命東安縣縣長,1912年云浮第一位民選縣長);三羅解放,游擊隊打響第一槍(1948年1月7日的富林戰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羅地區即今云浮市云城、云安、羅定、郁南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一槍,取得了重大勝利,影響十分深遠)。新中國研制原子彈,喜棠教授報效祖國(陳喜棠,云安區富林鎮人,著名電子專家、高級工程師和教授級高工,他曾擔任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直屬某廠總工程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遼寧省電子器件委員會,國防科工委智囊團成員,為“兩彈一星”發射作出貢獻);云浮縣發展石材業,銳坤領首遍地開花(曾銳坤,云浮民營石材工業開拓者之一,曾在云浮石材工業發源地之一富林鎮辦起第一間民營石材廠)。又大山特產,亦頗富傳奇。托洞腐竹,傳為食神灶君偶創;藤仔豆腐,據說山神托夢秘授。茶洞擂茶粥,由陳璘將軍命名。如此總總者,皆大山之傳奇也,止羅列一二而已。
人物起風云,名山多勝跡。盤點之,棋布星羅也。大風坳,山僧搭竂參禪(大風坳,地名,位于云霧山北側,以此地風大得名。傳說有神僧于此搭寮修行);齋公坪,和尚說法談天(齋公坪,地名,位于云霧山北側,因曾有和尚于此設壇說法而得名)永華尼姑庵(永華庵,位于云霧山北側半山腰,舊址后建云霧山小學),梵音裊裊,響徹九霄云外;水口龍母廟(水口廟,位于云霧山北麓留洞村),悲心念念,常存香客心中。

馬塘廟,明代古跡,廟會列省非遺名錄(馬塘廟會,云安富林“馬塘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農歷五月十三日為關帝誕,按約定俗成的祀奉習俗,馬塘廟會按干支紀年逢子、卯、午、酉年的五月初十日開始祀奉活動。馬塘廟會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保廟,始建明朝,紀念抗倭英雄陳璘(太保廟,位于富林高二村黃龍坳,紀念明朝抗倭名將陳璘)。石林十八景,置之如入迷宮;麒麟洞漂流,堪稱世間獨有(云霧山石林、麒麟洞漂流為近年開發的旅游項目。該項目位于云霧山南麓富林鎮)。彼之林林,此之總總者,不勝舉列也。然曠世日久,或存文物,或留遺跡,而多者則僅傳之口耳矣。而石林、漂流諸景觀,新辟者也,為云霧山首個度假項目,現已開門迎客,且氣候漸成。真大喜之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