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大約2.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這就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根據新的證據表明,此次事件之后,地球用了將近百萬年時間恢復元氣,所用時間比先前科學家預測的1000萬年-2000萬年要短得多。 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可能與火山大規模噴發有關,因為火山活動會噴發出多種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使地球上的熱量無法逃逸至太空。這也進一步造成了氣候變暖。海洋同樣會吸收大量碳,使海水更加酸化。 在這次嚴重的滅絕事件后,地球上海洋生命的90%以及陸地生命的大約70%都消失了。 那么,經歷如此慘重的大滅絕事件后,為什么地球復蘇地如此之快,這引發人們深思。 科學家在美國愛達荷州出土的化石中發現很多新物種,說明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后的很短時期又出現豐富多樣的生物,它們組成了非常復雜的生態系統。由猶他谷大學( Utah Valley University )的古生物學家丹尼爾·斯蒂芬( Daniel Stephen)帶領的團隊在出土的化石中,鑒別出30個物種。 科學家從化石中進一步分辨出肉食類動物,如鯊魚,以及類似章魚的動物,還有各種貝殼類生物、海星、海綿等,當然還有一些從未見過的生物。 愛達荷州出土的化石說明,在大滅絕后的130萬內海洋古生物種類即達到非常繁盛的程度。研究人員正在尋找類似的化石,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這種復雜的的生態系統幾乎是從零開始,因為2.52億年前的晚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時期,有大約90%的物種消失。
斯蒂芬在《紐約時報》上說,我們收集的信息告訴我們,至少在某些地方,每一次物種大滅絕之后,都是突然出現繁盛的新物種。 當然,大滅絕可不是一件好事,但慶幸的是生物復蘇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斯蒂芬對美國科技博客 Gizmodo 的麥迪·斯通(Maddie Stone)說?,F在,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大滅絕后突然出現繁盛的新物種是個別案例,還是普遍現象。如果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類似的證據,那么這對當今世界無疑是一大喜訊。 地球環境的改變,使許多生物的生存遭到威脅。無論哪一類物種滅絕,都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我們每一位古生物學家都在努力探索挖掘新發現,造福人類。 化石紀錄顯示,這些物種在大滅絕后的130萬年內即達到非常繁盛的程度。這段時間從地質年代角度講是非常短暫的。也就是說,生物學家目前無法用進化論來解釋這些新物種爆發式出現的現象,但相信假以時日,謎團定能解開。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