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行咸陽,十分感謝驢友小郭誠意力邀,相帶游走了2唐3漢及陪葬墓等7座大墓。那些大陵對于他來說,早爛熟于心了,駕輕就熟,信手拈來。早上咸陽站見面,然后5路公交前往正陽鄉(xiāng)后排村,大唐的興寧陵所在。
興寧陵是新晉國7,唐高祖李淵的爹地李昞的墓。它在一個緩坡的土塬上,臨近跟前頓時悟然,來的不是時候,所有的石刻件都淹沒在玉米地的汪洋大海中。玉米沒有收割,依舊郁蔥高拔,只有一個省保碑裸露在田埂外。小郭說他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都來過興寧陵,但玉米地風景訪興寧陵卻是頭一遭。
他以碑為坐標,領著我由北向南在青紗帳里穿插,沙沙作響,還要避免踩折玉米桿。畢竟是經(jīng)驗老道,終不費多少工夫,先找到了南神道西側最北的石天祿,然后垂直向南,分別有1對石馬和1個石獅,再以此石獅為標點,平行向東,就是南神道東側的石刻件,其順序不變,南北依舊為石獅1
個、石馬 1 對和石天祿 1個。
這8個陵前石刻件形態(tài)大都完整,但很多身段都沒入土中,尤其是石獅只留頭部向天。這些圓雕手法的石件,通體粗樸,個別細節(jié)處湛美。李昞死于北朝北周,其子高皇帝李淵榮登大寶后,追封他為世祖元皇帝,“墓”的級別也升級成“陵”。他的陵前設置,也成為后來唐代大陵的格局樣本。
李昞是李虎的第3子,李虎是西魏時“關隴貴族集團”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他們以宇文泰為首,把守著國家運作的核心。“八柱國”中有宇文泰、李虎、獨孤信、李弼等,“十二大將軍”中有楊忠、元贊等。其中塞北俊郎、三朝國丈的獨孤信,也風光無限,無人能出其左右。
獨孤信有7女,長女獨孤金羅嫁給宇文泰的庶長子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獨孤毗羅嫁給隴西郡公李昞,后生唐高祖李淵;五女獨孤波羅嫁給宇文述,其子為宇文化及;七女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忠的兒子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北周宣帝的楊皇后等等皆為其子女。信息量大,北周隋唐一家親。
神道往北幾百米左右即為李昞的墳丘,青草相覆,高兀在一片玉米田中。往下回望就是關中平原,往上行走翻過一道塬子,不遠處就是劉邦和呂后的漢長陵,這片小區(qū)里,原來他們也是左鄰右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