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肉桂,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產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個名樅,另一說原產是在馬枕峰。 近年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發展到武夷山的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巖、桂林巖、天游巖、仙掌巖、響聲巖、百花巖、竹窠、碧石、九龍窠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廣,現在已成為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武夷巖茶分:大紅袍、名叢、水仙、肉桂、奇種)。 巖茶肉桂除了具有其它巖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氣辛銳持久的高品種香受人喜愛。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味,香氣久泡尤存,沖泡七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齒頰留香;湯色橙黃清澈,葉底勻亮,呈淡綠底紅鑲邊;條索勻整,緊結卷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之說,因于此,多被用于拼配其它茶中(比如拼配大紅袍的主要原料)。 巖茶肉桂茶湯的滋味雖然在醇厚度方面略遜水仙,但也同樣甘鮮滑爽。初入口時會覺略帶苦澀甚至辛辣,但是一般很快回甘,而且留韻長久。茶葉之香,也有生長環境原因。剔除焙火的火香,山骨之山場氣息,肉桂特質的馥郁,綜合起來說,就是霸氣。好的肉桂,四五道后的湯感,霸氣不減,同時純美茶香逐漸透了出來。桂皮的辛辣,逐漸轉向了桂花香,有的還會轉成水蜜桃香等果香。 有人說,喜歡肉桂的人多是性情中人。被肉桂那種霸氣所折服,敬畏肉桂那種霸氣,抑或肉桂那種久遠的回甘,就如一個人不顧一切羈絆的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了那份理想后欣慰就像肉桂辛銳過后的回甘。 牛欄坑、馬頭巖產的肉桂,在茶業界分別稱為“牛肉、馬肉”:“牛肉”口感內斂而醇厚,“馬肉”張揚且香氣高揚。 馬頭巖,因形似馬頭而得名,是武夷巖茶主要的核心產區之一,東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紅袍景區(九龍窠)。馬頭巖區域內的土壤含砂礫量較多,土層較厚卻疏松,通氣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巖谷陡崖。巖崗上開闊,夏季日照適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較好,形成獨特的正巖茶必需的土力。 辛銳的桂皮香和悠長的花果香有層次,刺激性高低適中,滋味醇厚,回甘悠長,給人的感受就是很清爽釅和,不論是滋味還是香氣,把肉桂陽性的品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獨特的地貌造就了馬頭巖肉桂辛銳的桂皮香氣和醇滑甘潤的口感。素有“香氣易成,滋味難求”之說的“馬肉”因其細微而獨到的地域風味,在巖茶愛好者中享有很高的評價,如今“馬肉”已經成為武夷肉桂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今天上午的品茶錄:巖茶馬肉 先來了解下巖茶肉桂的幾個品質特征: 外形:條索緊結、壯實 色澤:較帶寶色或油潤 整碎:勻整 香氣:較銳、濃長或幽、清遠 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 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 葉底:葉底軟亮勻齊、紅邊或帶朱砂色 然后,對比下面今天這泡馬肉學習了解: 烏褐,勻整度欠缺。斷碎多。 條索緊結壯實,從此泡茶中挑選幾個完整的條索。三節色不明顯。 第一泡,沸水快速潤茶后,再續水第一泡,苦澀顯,轉化不快。 第二三四水,湯色亮度可以,但不透。入口香氣明,但韻味欠,回甘不足。 第五水,水溫降低,湯色紅亮度都不足。 第六七水,壺水加溫至沸,再泡后的湯色。 葉底能見小泡點,俗稱的蛤蟆背。 總體感覺,此款茶能打80分,說不上差,但也說不上太大亮點。干茶勻整度欠,烏潤、寶光、三節色都不明顯,湯色橙紅明但不透亮,香氣顯但湯水香不明,辛銳度可以但回味韻味不足,葉底軟亮柔韌性不足,友問綠葉紅邊哪去了?現在太多烏龍茶也很難見到綠葉紅邊了,呵呵。真是應了那句話“馬肉是香氣易成,滋味難求”! ———————————— 溫馨提示 ○茶百科:茶類第一自媒體。專業茶知識分享平臺。你的私人選茶顧問。 ○訂閱茶百科公眾號: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中華茶人圈:匯聚中華各行業愛茶人!關注茶百科團隊人員微信號 376309358 隨時溝通交流 讓我們一起愛茶,愛上一種健康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