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獨立以后,愛沙尼亞也緊接著獨立,首都為塔林。
愛沙尼亞的國名(Eesti)可能來源于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描述的被稱為Aestii的人群,盡管愛沙尼亞總體上資源貧乏,但其土地仍有少量卻品種豐富的資源。 1、史前時期 人類最早在愛沙尼亞居住的證據與孔達文化有所關聯,在石器時代早期,普利人在派爾努河定居。 在公元1世紀,愛沙尼亞這個名字第一次以塔西陀記載的愛西提人形式出現。 2、中世紀 在中世紀,愛沙尼亞是歐洲幾個未被基督化的地區,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呼吁十字軍討伐北部歐洲的異教徒,來自北部日耳曼的十字軍在里加建立據點。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于12~13世紀,曾先后被普魯士、丹麥、波蘭、瑞典、德國等占領和統治。 16世紀20年代,馬特·路德的宗教傳入愛沙尼亞。 16世紀后期,利沃尼亞戰爭爆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