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寥寥數語,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躍然紙上。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一個“思”字承載的實在太多。 明人胡應麟謂:“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這首小詩,既無奇特新穎的想象,更無精工華美的辭藻;寥寥數語,寫遠客思鄉之情,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9--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作者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有了這篇千古之作。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詞品》曰:“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8--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 又何妨! 持節云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當時蘇軾任密州知州。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 全篇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7--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堪稱最享盛名。作者一生經歷坎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么?到底怎樣實現?”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也正是因為這種人生的悲劇色彩和詩作的悲劇氛圍,本詩才能讓廣大讀者淚水沾襟,波動每個人的心弦。 --6-- 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此詞為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里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堆疊襯托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 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明代文學家楊慎曾稱贊“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5--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4--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 --3--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是理所當然。 --2--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此詞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胡仔《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 --1--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此詩以浩瀚的宇宙意識將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全唐詩》曰:以孤篇壓倒全唐。 看了這些優美的詩詞后,你是否也有作詩、讀詩的沖動? 是否也開始向往那種詩情畫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