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講堂4】 楊效雷講座:《周易與人生智慧》 楊效雷教授的講座《周易與人生智慧》,于2016年7月8日下午,在北方人才市場順利舉行。這是由天津市國學研究會與北方人才市場、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合作舉辦的“國學大講堂”第四講。 楊教授是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在周易研究方面很有造詣。曾在《周易研究》《國際易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有份量的周易研究文章,在學界很有影響。本次講座論說周易基本知識,對卦爻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令聽眾頗為受益。 關于“周易”的題解,眾說紛紜。周,一說為周朝,二說為周地岐陽,還有第三說指周普、周備。易,一說日月為易,像陰陽也;二說易為生生不息;三說易為蜥蜴,取其身無恒色、多變之義;第四說稱易為變易、簡易、不易、交易。楊教授取周之周備義,取易之變易、簡易、不易、交易義,強調易學的普遍性和變化性。 關于易經、易傳,楊教授說,易經包括卦名、卦爻象、卦爻辭;易傳包括系辭、彖辭、象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易傳是解釋易經的,是最早最可信的經解,因而歷來有“以傳解經”的觀點。而另有經傳分觀的觀點認為,易經說的是卦象,易傳說的是陰陽哲學思想,故應當分開考察。其實二者不可偏廢,既要注重傳對經的解說,又要認清傳中的哲學高度的思考。 天下最柔者莫過于水,而上善若水,水能克剛?!芤字械倪@種至柔克剛思想,反映著道家的思想,也是很可以作為人生的一種指導。古人十分重視學習周易卦爻,“學”的構字,不就是兩手捧著爻辭讓房屋中的孩子學習的樣子嗎?因此,楊教授給出易經定義:易經是以卜筮為外衣、富含哲學智慧和歷史經驗、指導人生決策以趨吉避兇的巫史文化典籍。 楊教授細致解釋了卦名和卦象,指出了“八經卦”:乾三實、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由八經卦上下相疊,就可以演化出六十四別卦。而八卦 “錯綜”,生活“復雜”。錯卦又稱對卦或旁通卦,指陰陽相對的卦;綜卦又稱反卦或履卦,指將一卦顛覆過來所得之卦。比如屯卦,“屯”原指萬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運,必欣欣向榮。蒙卦,表示事物進一步生長,于是便有蒙昧初開的含義。屯、蒙二卦,可以相互顛倒,互相向對方轉化。如下圖,二者便是彼此正相顛倒的狀態: 

從卦象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易學的人生智慧。 “時位應中”:得時則吉,非時則兇;當位則吉,錯位則兇;有應則吉,不應則兇;得中則吉,失中則兇。 以乾卦六爻為例,由下而上,各爻分別稱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卦象: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九三,君子朝乾夕惕;九四,或躍在淵;九五,飛龍在天;上九,亢龍有悔。龍為陽氣,為天地自然之氣的象征。初九是陽在下,所以潛龍勿用;九二龍德在田,則如圣人已出,道德開始普世;九三謂應當乾乾惕惕自強不息,處下卦之上而不驕,處上卦之下而不憂;九四進則跳躍于上,退則潛處在淵;九五則如圣人在王位,氣盛漸盈;上九則氣盈極盛,但不能持久,盛極而衰即是悔恨之時。 從中不難看出所包含的人生道理。何時得吉,何位得當,有何感應,是否允中,俱體現在其中。 楊教授還講了十一消息卦(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有所謂“一陽來復,二陽來臨,三陽開泰”之類說詞。還講解了卦爻占筮的方法,并以“老陽”“老陰”之類的數字,證明占卦結果,雖出乎偶然,但蘊含必然。 周易卦爻很神奇,楊教授甚至以卦象解釋《論語》?!墩撜Z·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楊教授認為這三句話聯系起來看,可分別依據震卦、兌卦、乾卦的主旨去解讀,大意是:人們時時學習、接納我的思想,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向我求學、接納我的思想,不亦樂乎?人家不理解我的思想,也不責怪,這不是君子風范嗎?——這樣的解釋,真可謂別出心裁。 總之,楊教授的課內容很深奧,然而即使聽后還有些懵懂,所得到的人生啟迪依然是顯著的。這是我們聽這堂講座的切身感受。
 楊教授說,進行占卜預測,必須正心誠意,用古人的話說,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其預測必走上邪門歪道。不可不慎。
天津市國學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