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春秋戰(zhàn)國的齊國,先后有兩個齊桓公。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名叫姜小白,是姜太公的子孫,作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這個齊桓公的知名度很高,事跡流傳也很廣。 戰(zhàn)國時期的齊桓公名叫田午,是舜的后代,是田姓家族取代姜姓家族奪取齊國之后的第三位君主。 后一個齊桓公有三件事情為后世津津樂道。 第一件事:殺兄篡位。 田氏齊國的第一位君主田和死去之后,王位傳給了田午的哥哥田剡。田剡當政十年之后,田午找了個機會,干掉了哥哥田剡和侄子田喜,搶下了國君的寶座。 第二件事: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它的創(chuàng)建者和推動者就是田午。 著名的孟子曾在稷下學宮豐富完善儒家學說,荀子更是三次出任校長(祭酒)。所謂“百家爭鳴”,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的。 第三件事:諱疾忌醫(yī)。 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就是說的田午。因為田午任期內(nèi)把都城遷到了上蔡,為了區(qū)分前一個齊桓公,田午被稱為蔡桓公。 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田午明明有病卻不肯承認,神醫(yī)扁鵲對他三次勸診他都不愿意醫(yī)治,結(jié)果一命嗚呼,這個故事也催生了“諱疾忌醫(yī)”、“病入膏肓”兩個成語。 兩個齊桓公,你知道嗎? 歡迎關(guān)注本人微信ID“大嘴讀史”(paul_trac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