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題為“北京小學學區房25萬一平仍搶手”的新聞再次挑起人們的敏感神經。父母出資上千萬只為讓孩子就讀某名牌小學。從熱播劇《虎媽貓爸》到現實生活,學區房正是諸多普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全國人大代表高阿莉認為,買“天價學區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敝械牡匚慌e足輕重。 高阿莉說:“花高價去買學區房、上好學校、高價上補習班等等,這些都不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根本條件。俗話講‘3歲看老’,也就是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影子,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品德和意志品質才是更重要的?!?/span> 學區房這樣的一個敏感詞, 常常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而學區房這樣房源的存在,也常常意味著更加接近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家長那里自然變得炙手可熱,超高的房價自然也有人問津。但就如高代表所說,比起冷冰冰的學區房,孩子能夠接觸到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所帶來的家庭教育的品質,似乎比簡簡單單的一個學區房更加舉足輕重。家長們應該認真分析,冷靜思考,才能慎重做出選擇,提升自身家庭的教育品質,也許比單單一個學區房要重要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