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華民族收藏玉器有幾千年的歷史,國家真正重視玉器研究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民間知玉器芳齡者也比較少。加上玉器幾乎歷代都有仿品,特別是近幾年,仿品之多、仿術之高,為歷代所不能及。 作為收藏愛好者,對古玉器斷代,主要是通過眼睛能看到的玉料、器形、紋飾、刀工、鉆孔、沁色、冰裂、蝕斑、拋光、包漿,摸到的打磨拋光,嗅到的玉器散發的氣味來判定,很難做到每件玉器都通過先進的儀器,進行理化分析后來判定。 我們要想知道一件古玉器是什么年代的或一件仿古玉器是仿的什么年代的,主要是根據玉料、器形、紋飾、刀工、沁色的時代特征來判定,稱之為“宏觀看年代”。 新石器時代以前,以實用工具為主的玉器,普遍使用地方玉料。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玉料使用的地域特點也比較明顯。 以紅山玉器為代表的遼河流域,以岫巖為主; 以良褚玉器為代表的太湖地區,以陽起石、蛇紋石為主; 以齊家玉器為代表的西域地區,以新疆玉、和田玉為主,藍田玉亦常見。 夏代玉器以南陽獨山為主;商代和田玉大量使用,青玉多見; 西周多用和田玉、新疆玉,重大禮器多用青玉琢制; 春秋戰國以和田青白玉為主,以青玉為尊,較大的器皿以青白水蒼料為主要原料,且水蒼料到漢代為什么突然銷聲匿跡,至今還是專家學者研究的一個迷;漢代及以后和田白玉多見,以羊脂玉為貴。 可見,西周以后中華民族歷代都追捧和田玉,一直延續到今日。
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又都有大量地方玉料的使用,如岫巖玉、獨山玉、密山玉、瑪瑙、綠松石、天河石、水晶等玉料,幾乎歷代都有使用,品種繁多,且事過境遷,單從玉料斷定玉器年代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用料特點和習慣,結合器形、紋飾的特征,對玉器斷代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玉器的器形是最具有時代特征的斷代依據之一。 玉豬龍、C形龍是紅山時期的玉器,如是仿品也是仿制的紅山玉器; 玉琮在良褚、齊家時期盛行,但良褚玉琮多帶紋飾,齊家玉琮多素面; 玉圭始于夏商,興于西周;“六器、六瑞”形成于西周; 片狀龍、虎、獸佩興于春秋;谷紋璧始于戰國;辟邪出自漢代; 飛天始于魏晉,興于唐朝; 玉山子始于宋代,興于明清。 因此,給玉器斷代,不同時代的玉器器形是最重要的依據。
玉器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紋飾,時代特征最為明顯,是判斷玉器所處時代的最有力佐證。 紅山文飾和造型兩者合而為一,玉件的結構既是結構又是紋飾,如玉豬龍、蟲身琥等,刀狀邊、瓦構紋、牛鼻孔是紅山玉器最明顯的紋飾特征; 良褚的神人獸面紋、耳朵形眼眶紋; 夏商的臣字眼、方格紋、方折疊紋; 西周由一面坡寬陰線或虺紋刻畫出龍鳳紋; 春秋龍首紋、饕餮紋。戰國谷紋、蒲紋、螭琥紋,雙首雙尾龍紋; 漢代的四靈神紋; 唐宋的植物花鳥紋; 遼金的秋山春水紋; 明清的蝙蝠紋、龍鳳呈祥紋等。 讀懂和掌握玉器不同時代的紋飾特征,是對玉器進行考究、斷代的首要前提。 由于加工玉器的工具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不斷發展,所以不同時代的玉器加工痕有所不同。人類制造玉器的方法,從大的方面講,就是三個階段: 1 石制玉器時期 以石、木、骨等較堅硬的物體為工具打、磨制玉器,用樹皮、皮革、紡織物加砂子對玉器磨平或拋光。夏代以前的玉器加工痕多為磨痕,鉆孔錯位,鉆痕不明顯,平滑不起鋒。 2 鐵制玉器時期 人類掌握了冶煉技術后,銅、鐵等工具的發明,使制玉器進入切割、雕琢玉器,皮革、紡織物加砂子對玉器磨平或拋光階段。這階段的玉器切割、雕琢、刮削、刻畫痕跡明顯。如陰刻線多呈V字形,U字形較少,且由多刀刻劃而成。鐵制鉆具鉆痕清晰可見,但由于硬度不夠,轉速不高,鉆痕留鋒較鈍且排列不夠規律。 3 現代高速機械工具加工玉器階段 合金鋼鋸開料,固定砣機、手持砣機雕琢,合金鋼鉆打孔,機械砂輪打磨,高速布輪拋光。現代仿古玉器高速機械工具加工痕跡明顯,如陰刻線多成U字形,兩邊多見崩茬,溝底無多刀劃痕現象。鉆孔有喇叭口也有垂直打孔,孔口多有崩茬,孔內鉆痕細密,留鋒銳利,排列規律。現代仿古玉器多呈現此類加工痕。 單憑玉器加工痕判斷玉器年代是比較困難的。不過,熟練掌握玉器不同時代的加工痕特點,結合玉器的器形、紋飾等其他特征,會大大提高對古玉器斷代的準確性。 玉器的沁色是最為復雜的。天然沁色是玉器所處環境中的有色元素長時間對玉石紋理結構沁入、滲透形成的,沁色沿紋理結構線由表及里,由近到遠,由深到淺,過渡自然。大多紋理結構清晰可見,展現出玉器玉石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精美圖案。 但是由于玉質不同,特別是所處的環境化學成分不同,同地區的玉器沁色差距很大,不同地區差距更大。出土玉器由于土壤所含的鐵、硫、酸、銅等化學成分不同,沁色差距非常大。 而人工做沁是通過火燒、水煮或化學染色做沁,一般浮在表面,既是沿紋理結構有所沁入,也無往兩邊的天然過渡。化工染色的仿古玉器,聞起來會有輕重不同的化工材料氣味。帶有人工做沁的玉器為仿品,無收藏價值。 玉器蝕斑的形成一般需要上千年的時間,這就是蝕斑多出現在唐代以前的玉器上、宋代以后的玉器蝕斑很少見的原因。攜帶蝕斑的玉器是古玉器的象征,但并不是所有帶蝕斑的玉器都是真的古玉器。 首先要區分是天然蝕斑還是人為仿造蝕斑。天然蝕斑是玉器或玉石長時間受環境的腐蝕發生潰爛并受微生物侵蝕后形成的自然斑點或潰洞。50倍放大鏡下看,斑點收口自然、不規則,邊沿有過渡,斑點底部高突不平,虧蝕自然,潰洞一般口小內洞大,洞內如天然溶洞留有熔巖狀,環境干凈的潰洞內如冰川,有雪花狀晶體,微觀世界精美天然。 人為仿造的蝕斑,一般為強酸或其他化工材料短時間腐蝕而成,斑點收口較規則且斷然無過渡,斑點底部平整,潰洞口大內洞小,成碗或杯狀,洞內較平滑,無熔巖或冰川狀物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