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一舟 來源|律涂漫漫 投稿郵箱 | zhangchao2091@sina.com 首席內容官 | 律志姐(ID:Lvzhi-sister2) 為什么實習律師大部分都從整理案卷開始做起?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因為辦案律師手上卷太多了,總得要歸檔,他們不會花時間在這上面,這是個時間成本的問題。而實習生,甚至是實習律師其他很多事也不能上手做,所以不給你整理給誰呢? 真的完全就是這樣? 案卷是什么? 是一個案件的全部材料。其中包含了從收案、接受委托、調查取證、會見當事人、證據編用、庭審過程以及庭后的必要工作等記載資料,諸如起訴狀(仲裁申請書)、答辯狀、證據、代理詞、判決書等各種法律文書。 是辦案律師與對方律師以及法官思想交鋒的戰場。案卷里的材料并不是辦案律師一家獨唱,還有對方提交的證據和相關法律文書。 是辦案律師辦案思路的書面載體。比如在民商事案件中,起訴狀或答辯狀體現了辦案律師為當事人設計的權利訴求,以及該訴求所依托的事實、請求權基礎和法律依據;在代理詞中,律師要結合證據對事實進行提煉和確認,繼而目光在法律與事實間來回穿梭,以期小前提與大前提準確結合;案卷最后那一頁的“辦案小結”是辦案律師對自己辦案思路的一個反省和總結,哪些意見被采納了,哪些沒有被采納以及原因出在哪里,等等。 也就是說,你可能花一個月的時間來整理案卷,卻把辦案律師十年做過的所有案件全過了一遍,他十年的經驗可能就會被你一個月來吸收,他花一年懂得的一個道理你可能一個月就會明白。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方一片光明,而他的背后卻是泥濘不堪的彎路。 當然,這一切依賴于你怎么去整理案卷。 怎么整理? 整理案卷可以說是一個技術活。 此外,我們還需區分一審、二審以及再審,適當參考以上的順序,按階段存放文件。每個案件不一定每個步驟都有。 2.熟悉訴訟流程。 案卷其實就在完整地再現一個案件的訴訟流程,在熟悉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相關“數字”敏感,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期間,諸如在訴訟案件提交答辯狀的時間、提起反訴的時間、提交證據的時間、申請證人出庭的時間、訴訟保全的時間等。此外,還需了解每一個程序啟動的前提條件。從而達到通過學習案卷,對辦案程序有一個既宏觀、有細致的了解和把握。 3.摸清辦案思維。 每一個案卷就是一個個案例,有著律師們思維痕跡,是律師辦案思維的書面再現。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帶著問題意識去思考,多問一下自己:為什么辦案律師要這樣思考?為什么對方律師只抓住這一點,而不談其他?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么做?你會怎么選擇訴訟策略?你會在起訴狀中怎樣做到請求事項更合理、準確點,請求權基礎充分,而為使法官支持訴訟請求需要哪些證據,這些證據的“三性”如何。又,對方律師為什么會主抓那一地方重點進攻,我們又可以采取哪些防衛策略?繼而,歸納出你認為存在的爭議焦點,預測法官會怎樣裁判。最后,認真研讀辦案律師的整體思路,將自己的所想與之一一對照,這樣可以快速并有效地找出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糾正自己的思維方向,成熟自己的思維習慣,吸收借鑒辦案律師的成功經驗。 4.撰寫結案報告。 方法與上面的一點類似,在對案卷整理完后,你可以針對辦案律師的此次辦案寫出你的簡單總結,其實就是你對這個案件代理情況的評價,這個總結可用簡潔的語言總結出案件的關鍵點是什么、經驗教訓是什么。然后你再和辦案律師的結案報告相對比,總結出他做的好的,他沒做到的,下次如果類似案件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當然整理完案卷后,我們還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延伸學習和閱讀。諸如一起承攬合同糾紛案,可能你整理的案卷中爭議的焦點在于定作物的權屬問題,那我們是否可以以此進行主題式的閱讀,查找一些相關法條、參考案例、參考文章,并總結出自己的分析論證思路。甚者,在承攬合同中,除了定作物權屬問題外,是否還有其他易產生糾紛的問題?繼而,通過廣泛的收集材料和主題閱讀,我們對承攬合同糾紛案件可能在廣度和深度上又有了新的理解。 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這里面有一個方法論的東西,就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實這一過程可以簡單描述成:收集——完善——整理——(應用)——歸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