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用來躲避危險的樹上庇護所,到讓被水泥森林所包圍的都市人所向往的林間隱居地,樹屋承載的并不僅僅是離地而居的童年幻想: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更安全先進的建造方式、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可持續生活”的概念激發了人們對于度假型樹屋的興趣。這種親近自然的努力在近幾年也已經不再是僅限于假期了。無論是博物館前的游樂場還是可以種樹的房子,將樹屋日常化成了不少建筑師的探索方向。 Djuren by Baumraum 在德國北部的樹林中,專門建造樹屋的設計公司Baumraum在兩棵高大的橡樹之間打造了一個像是太空艙的樹屋 Djuren。樹屋的兩側上了白色油漆之后就像是一顆雞蛋光滑的表面,配合室內裝潢帶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承重方面,樹屋本體由四根斜斜的鋼柱支撐,水平方向則聯通著相鄰橡樹上打造的平臺,能夠直接通到房屋內部。為了保證結構穩定,橡樹周圍還加入了鋼絲纜和紡織帶承擔了兩個平臺的重量。 圖片版權:Alasdair Jardine Bamboo tree house by Budi Pradono Architects你見過用竹篩搭建的樹屋嗎?建筑事務所Budi Pardon Architects與竹編工匠合作,在印度尼西亞的梭羅市(Solo)打造了一間向傳統民俗致敬的臨時樹屋。整個竹篩樹屋采用了橫向平行排列,豎向對角線布局的三角形結構,**是一條延伸的用竹板搭建的平臺,走在上面就像是一條竹篩打造的空中走廊。負責垂直載荷的除了樹木本身之外還依賴了數根竹樁,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材質的存在感。值得一提的是,這間樹屋使用的竹篩紋樣和編制技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圖片版權:Budi Pradono Architects Tree House Design這個樹屋位于一個墨西哥,81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度假村內。該度假村內共有12間客房,漫步于度假村內1600米長的海灘。吸引你眼球的是一個橢圓形的被竹子包圍的平臺,搖曳于棕櫚樹樹冠之下及灌木叢之上。這個高處的棲息處是,一間65平方米的雙層樹屋的海濱臥室。 當接近這個房子的時候,雖然很難區分其室內和室外。但這里有一個包含休息區和浴室的低層別墅,以及一個提供睡眠區域的高層休息處。 竹子屏風提供了隱私性,而屋頂故意被做成鏤空。在淋浴的同時可以欣賞室外環境,白天可看到棕櫚樹而晚上則可欣賞星空。 使用太陽能加熱的熱水循環利用,由太陽能100%提供的電,真正的綠色能源。 室內和室外的竹子,和就地取材的木材構成了。樹屋的地板邊緣,天花板及墻壁,它們都是在大自然中發掘的元素。 因為加快了建造速度,從初次的設計會議到,接待樹屋的第一位客人,僅僅花了6個月的時間。 Chapel by Bernardes Arquitetura想親近自然又不想造成破壞?巴西建筑事務所Bernardes Arquitetura 設計的這間三角形平臺式小教堂是個值得借鑒的項目。小教堂處于一處斜坡上,周圍被茂密的熱帶植物所圍繞。為了追求簡潔與實用性,事務所不僅減少了建筑構件,還繞開了已有的綠植。從斜坡延伸向大海的三角形平臺末端是一根上端設計成十字架的立柱,作為教堂的象征性元素。平臺由排列整齊的木制梁以及玻璃包裹起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的樹冠。 圖片版權:Tuca Reines 霧靈山腳下的樹屋由微建筑工作室 (wee studio)設計的樹屋,坐落于密云霧靈山腳下。在楊樹和山楂樹環繞形成的小樹林里面。這是2015年的一個眾籌項目,并于今年8月完工,整個工程的造價約為15萬人民。 公眾號:gh_a355e389901a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立足華溪森林公園的自然人文資源,結合上位規劃,打造集自然觀光、農業體驗,親子娛樂,商務會談,康體養生于一體的義烏文化健康休閑度假全域旅游綜合體。
|
|
來自: 文明世界拼圖 > 《農業1.0/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