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是位于中國湖北省。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省內僅次于武漢的科教,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國新興城市50強之一。位于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后后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襄陽區改名為襄州區。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今天,中共襄陽市委、襄陽市人民政府、襄陽軍分區、襄陽市人大常委會、政協襄陽市委員會均駐襄城。
襄陽市轄3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3個縣。200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588.8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257萬人。截止2010年末,襄陽市區非農業戶籍人口128.60萬人,成為湖北省第二個特大城市。襄陽市交通發達,自古即為南北水陸交通要輳,漢水流域重要物資集散地,鄂豫陜一帶商業重鎮。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
市轄區: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 縣級市: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 縣: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
漢江南岸的襄陽城與北岸的樊城——一府兩城
襄陽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陽市、漢水中游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城高池深,易守難攻,被譽為“鐵打的襄陽”和“華夏第一城池”,故為歷代兵家所看重。2001年,襄陽城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襄陽城約始筑于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城址疑在今襄陽城西北的漢水邊,劉表遷荊州治于襄陽前后在城東另筑新城。宋時由土城改為磚城,并將直進直出式城門改為屯兵式的甕城門。明洪武初年,漢水南岸北移,為加強城東北角防御能力,遂將城向東北擴展,使城周長達7.3公里,面積達2.5平方公里,城墻堅固,護城河最寬處達250米,易守難攻。
現存城墻基本上是于明代所建,外砌城磚,內用土夯筑。東、西、南、北城墻分別長2.2公里、1.6公里、1.4公里、2.4公里,城墻均高8.5米,寬5至15米。共有6座城門: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成",大北門曰"拱宸",小北門曰"臨漢",東長門曰"震華",城門由明萬歷年間的知縣萬振孫題額。
除了六個城門之外,另有四座角樓,名曰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三座角樓皆已頹圮,唯于1990年代初重建了王粲樓)。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處有鼓樓(昭明臺),于南街設有譙樓,城內建筑相互呼應,構成一個完備的古代城池功能整體。
清順治二年,知縣董上治再題額:東門曰"保厘東郊",南門曰"化行南國",西門曰"西土好音",北門曰"北門鎖鑰"。現僅存一座臨漢門樓,其他或因市政改造被拆除,或因風雨災害而傾頹,但整體上依然保留著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雙層防御體系。
樊城——襄陽的子城
紙糊的樊城,樊城為襄陽城隔江相望小城,目前僅存定中、屏襄兩門和柜子城一段土墻。樊城至少在三國時期便是一座壁壘森嚴的古城,除了商業漸次發達外,樊城在歷史上也扮演著重要軍事重鎮的角色,三國、宋元襄樊之戰,在樊城上演了一出出風云變幻、刀光劍影史詩般的戰爭戲劇。據說樊城古城外形酷似一條船,與南倚的漢水相映成趣,與對岸的襄陽城傲然對峙。漢江天塹,又使近在咫尺的雙城在政治的歸屬和軍事部署上時而珠聯璧合,時而膠著對峙。
樊城有九座城門。據乾隆版《襄陽府志》記載:“城舊有九門,南三門已沒于水。存者六門曰迎旭,曰屏襄,曰定中,曰朝圣,曰朝覲,曰迎漢。”魏平柱先生《臨漢文史考析》一書引用的《襄陽縣志》的記載更為詳盡:“樊城在縣北,隔漢水。晉宋間置縣,后因廢樊城入安養,唐改臨漢,宋省入襄陽,雖不名縣而城猶存。宋季元兵破之后,修城書者惟嘉靖三十九年一見于明志。向有九門,東迎旭,南沒于水,南會通公館,西南迎漢,西北朝覲,正北朝圣、定中,東北屏襄,歲久城圮濠亦平”。 襄陽城和樊城只一水之隔,但在防御上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襄陽城北有漢水為險,其余三面有山為憑,守住城墻就可守住城。南宋時蒙古人圍襄陽城六年方破。而樊城雖南臨漢水,但西、東、北皆為一展平原,無險可依。本城素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1958年,民國三十七年解放軍先取樊城,掃清襄陽外圍,最后才浴血拿下襄陽的。
古樊城西起火敬觀(現樊城二橋頭閩發公寓),經柜子城、水星臺、定中門、鹿角門,東到迎旭門,南以河為憑,東西約近十里,南北不足千米。遺憾的是約從四十年前開始,城墻被大規模地毀掉。樊城城墻西起點遺址被毀還上了“焦點訪談”,最后甚至連一塊標志碑也沒立起來。古城只能從老人的描述和依稀尚存的幾座城門遺址來想象大致的輪廓。據老人說,樊城在五十多年前主要有兩條街,就是現在的中山前街和中山后街,兩街平行,有類似陳老巷之類的小街相通,號稱“九街十八巷”。臨街多是經商的門面,背街多是小瓦房和草房。 還有一種比巷子還要小的通道,本地話叫作道子。這些小道子幾乎和蜘蛛一樣網住城里只要有房子的地方。從一個地方進去,可以走到你想不到的另一個街區,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看似無路卻別有天地,不熟悉的人走進去心里一定是七上八下的。 襄陽(襄城區)與樊城(樊城區)本為同縣——襄陽縣的縣城,原襄陽縣為現在的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經過現代的調整,襄陽縣一分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