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的深度 “刺有深淺烙有割熨”此為對火針針法的高度概括。 由于火針的針法只有刺與烙的形式所以在眾多的針法中臨床最常用的則多是速刺 法垂直刺入快進疾出。這里就有個刺入多深的問題。 針刺的深度是對火針刺入皮下后的具體操作要求。在針刺操作過程中掌握正確的 針刺深度是發揮針刺效應、提高針治療效、防止針刺意外發生的重要環節。取穴的正確性 不僅指其皮膚表面的位置還必須與正確的針刺深度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腧穴的治療作用。 對于臨床醫生來說針刺操作的熟練程度是與其能否恰當地掌握好針刺的深度密切相關的。 火針針效的事半功倍很大程度在于深度保證刺入深度正確也是火針基本要求“準” 的一個方面 火針進針深度古代醫學文獻中多有記載然而確切深度卻從來沒有明說。如《針灸 資生經》中有“用火針微微頻刺”。“微微”則“輕輕”“輕輕”則“淺淺”“淺淺”則針下勿深 勿深是多深 《針灸聚英》中有“切忌過深深則反傷經絡。不可太淺淺則治病無功但消息取中 也”。《針灸大成·火針》中也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 耳。” “切忌過深”“切忌太深”這不能“過深”“太深”又是多深 “不可太淺”“太淺不能去病”這淺又是什么程度沒有一個定量的標準是3分還是 半寸。老祖宗除了這定性的論述外為什么就一直沒有明說呢就是讓你去自悟所謂“師 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但消息取中也”“惟消息取中耳”上面論述里的這個“中”字到底是何意 也讓人有 一番琢磨。 有人仔細推敲“消息取中”后言當有二層含義。其一可理解為“中”zhōng即中間 不深不淺之意。其二則應理解為“中”(zhòng) 即剛好、深淺恰到好處之意也。“中病即止” 也。 不管是否合適對“消息取中”的認識筆者有自己的理解認為這個“中”字并非是 指“中間”的中亦非恰到好處之意應當為動詞“中的”(zhòng dì的中。“的”乃箭靶“中 的”乃射中了箭靶。古人已經告訴你了針下深度要不深不淺還啰嗦要取“中間”干什么 所以話鋒一轉語重心長的又囑咐你“但”關鍵是針下要“中的”深度要準確無誤啊不 能任由胡亂扎來。“準”不是火針療法的重要保證么“惟”有有的放矢深度準確“中病”方 能“即止”。不是嗎 《素問·刺要論》指出"刺有淺深各至其理……深淺不得反為大賊"這里一是 強調針刺的深度必須適當。二是強調不同的針法各有各的原則。各種不同的原則中當以不 傷及組織器官為總的原則。《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毫針之下 必須施以手法方能得氣所以毫針的原則是既要使針下氣至所及又要以不傷及組織器官為 原則。 毫針經氣之量由刺激量的大小決定而刺激量的大小除運針程度留針時間外則取決于針下的深度由深度來確定機械能量的多少來調節刺激量的大小。 要正確掌握毫針針刺深度必須注意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在臨床實際操作時要 與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腧穴部位、經脈循行深淺、季節時令、醫者針法經驗和醫療的 需要等諸多因素綜合來作考慮靈活掌握。 《靈樞·逆順肥瘦》說“嬰兒、瘦人淺而疾之壯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體弱 氣血衰退小兒嬌嫩稚陰稚陽針體入穴均不宜深刺與久留。青壯之齡血氣方剛入穴 之針可適當深些可長些時間留針。 火針則不然刺入的深淺不能套用對毫針的要求。火針有自己的原則。火針憑借火力 一針之下溫通經絡激發經氣推動氣血故火針不以有無氣至定深淺不以手法定深淺 唯一考慮的就是針下不傷及組織器官即可。 火針的刺激量主要是由熱量所決定的。針粗攜帶熱量就多針細攜帶熱量就少當然 火針也有機械能量的結合主要是以針體粗細來定奪刺激量之大小。 火針刺入的深淺主要是以肌體的狀況所決定的這個肌體狀況指的是生理部位肌肉的豐 薄血管神經潛伏的位置病灶的深淺也就是說火針是以病位定深淺要求既能劫部又 不傷皮肉為佳。當然火針的粗細也是確定刺入深淺的重要因素之一。細針深進粗針淺入 粗細火針的這種變化目的一是為了使所帶熱量應相當二是針眼開口聽需要如放膿引流 等。 關于腹部針刺深度有必要多說幾句。腹前壁的深部為腹腔腹腔內有許多重要臟器 上腹部深面臟器主要有肝、膽、脾、胃、腎等下腹部深面的臟器主要是膀胱及大腸、小腸。 針刺腹壁部穴位若深刺易刺傷上述臟器。深刺會造成某種程度的臟器損傷。有些損傷會 產生較嚴重的后果例如刺穿膀胱、膽囊使尿液或膽汁外溢引起腹膜炎等。 1997年上海中醫藥大學解剖教研室張建華等人對腹部常用的17個經穴胃經4 個不容、承滿、梁門、關門腎經5個幽門、腹通谷、陰都、商曲、橫骨脾經1個 腹哀肝經1個章門膽經1個京門任脈5個鳩尾、巨闕、上脘、中脘、曲骨的 針刺深度進行了研究旨在為針灸醫生提供不損傷腹腔臟器的安全深度以避免刺傷某些臟 器引起不良后果的發生。 其方法是取51具較新鮮成年人尸體定穴冰凍后用解剖學斷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斷 面標本等自然化凍后測量穴位皮膚淺點至臟器深點間的距離用統計學方法處理測量得 到的數據。結果:得到腹部17個穴位淺點至深點間的安全針刺深度范圍。即臨床醫生針刺腹 部經穴一般應在1.2寸左右約30mm。這一針刺深度針尖已入腹腔有可能刺中臟器。 據臨床觀察刺中消化道如無反復長時間提插引起損傷反應不明顯。如果刺中肝、 膽、脾、腎和膀胱又反復長時間提插會引起較嚴重的損傷或后果例如脾出血、膀胱內 尿液外溢等。所以針刺下腹部穴位建議患者排空小便膀胱回歸盆腔可大大減少刺中膀 胱的可能性。 《素問·三部九候論》云針之深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張志聰亦說“知形之肥瘦 則知用針之深淺。”不無道理。故而凡頭面和胸背部腧穴針刺宜淺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針刺 可適當深刺。在具體針刺中病位分布在肌體上不同的生理部位對入針深淺起著十分重要 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曰凡毫針不得深刺之部位火針都不得深刺之。如風府穴絕不可深刺胸腹部也要特別小心。后頭部包括枕部及項部該處治療多以頸椎病或頸性頭痛為主。 火針用頓刺法進針約12分針尖剛剛刺到顱骨即可。項部的刺法與后枕部也有區別 項部軟組織較深厚且往往病變組織也多位于較深層次故用火針速刺法深度可達約0.5 寸。 胸背部深層是胸腹腔, 如病變部位或壓痛點下明確是肩胛骨、肋骨、胸骨骨面時或 在棘突旁開之肌肉豐厚處可用火針深刺。但如病變部位在肋間等肌肉薄少處則淺刺以 免造成氣胸。如肋間神經痛、腹外斜肌損傷、下后鋸肌損傷、膽絞痛等操作時一定要弄清 痛點與肋骨的位置小心操作。 四肢部使用火針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刺中神經干、血管等如內關、三陰交等處。但在 肌肉豐厚處,則可以深刺。如足三里等深達1寸余。如關節炎、關節滑膜炎、陳舊性踝扭 傷等皮下軟組織薄少處可淺刺。如骨縫深隧火針也可沿骨縫深刺之如膝關節。 筆者在俄羅斯行醫時曾有一名子宮肌瘤患者已預約好治療時間可到點沒來。時 正深冬一月隔二小時她一瘸一拐地來了。原來她同時也犯嚴重的關節炎。因為塞車。不能 行走故來遲了。她只經人介紹說火針可以治療子宮肌瘤不知道對關節炎也有相當好的療 效。隨即讓她暴露關節去掉敷藥中粗火針速刺法沿膝眼骨縫一針深入1.5寸立即 止痛。當時她邊活動著腿邊高興地說我可以跳芭蕾舞啦進針如此深度使在場俄羅斯同 行大為震驚。后來這位患者與筆者合影留念。 通過上述病例不難看出火針刺入的深淺并非以體質的虛實強弱患者的男女老幼 病癥的輕重緩急為依據而以肌體生理結構與針的粗細為依據。這一點與毫針等的刺法截然 不同。 《針灸大成》說“凡刺淺深驚針則止”意思是說針刺深淺從針感來講以得氣為度。 火針實際只要刺針即得氣關鍵是針刺位置與深度要準確。 古代文獻認為經脈較深刺經可深絡脈較淺刺絡宜淺陽經屬表宜淺刺陰經屬 里宜深刺。如《靈樞·陰陽清濁》所云“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大凡循 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經脈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經脈較淺故刺之 應淺。從火針的角度來看是不是經脈所循之處較之肌豐肉滿可深藏于底絡脈所在之 處較之肌薄肉貧多浮于皮下呢 火針的作用和注意事項 針灸,大家都不會陌生。那么,你是否有聽說過火針呢?這也是針灸的一種,不過同時具有特殊的地方和功效。接下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火針的作用和注意事項都是怎樣的吧。 火針的作用 治病原理。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內存在陰陽的相互作用,其中陽氣為更功能化的范疇。而痹癥作為身體部分功能的喪失的疾病,和陽氣的缺失是分不開的,無論是風、寒、濕、熱,都有可能阻礙周身氣血的運行。而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將來自外界的溫暖刺激同樣歸類為陽氣。火針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可以充分地借助外來陽氣的作用,緩解并治療功能的喪失。 補陽氣不足。人體腧穴溝通內外,且有部分處于經絡之上,有利于氣機的傳導。而火針療法利用加熱的針刺入皮膚肌肉,快速引外氣入里。在經脈循行的作用下,快速彌補陽氣的不足,起到溫通經絡,暢通氣血的作用。不僅如此,水飲等病理產物,對于火針的刺激也會快速消散。 促內邪排出。氣機運行不利,邪毒留滯體內不除,會進一步引發新的疾病。火針不僅對治療寒邪有效,對熱證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火熱為病日久,灼傷人體津液氣血引起阻滯,而病情又因為不能排出體內而愈演愈烈。治療過程中,局部的瘀滯在溫熱的刺激下逐漸活躍,最后通過針道得到外瀉,使熱邪排出體外。 火針的操作方法 選穴與消毒:火針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根據病癥不同而辨證取穴。選定穴位后要采取適當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取穴應根據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實證和青壯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選定穴位候進行嚴密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脫碘,以防感染。 燒針: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說“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紅,才能作用。較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燈燒針,但也有不足,有人采用打火機和一次性5ml注射器(戴針頭)火針治療脊椎損傷和小兒腦癱療效確切。 針刺與深度:針刺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的穴位內,即迅速出針。關于針刺深度,《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針針刺的深度要根據病情、體質、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針刺宜淺,可刺1—2分深,夾脊穴可刺3—5分深。 最后,再來看看火針應該注意的是哪些。 火針的注意事項 面部應用火針要慎重。《針灸大成·火針》說:“人身諸處,皆可行火針,惟面上忌之。”因火針刺后,有可能遺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療面部小塊白癜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針。 對于血管和主要神經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 在針刺后,局部呈現紅暈或紅腫未能完全消失時,則應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發熱的病癥,不宜用火針。 針后局部發癢,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針孔處理:如果針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處理。若針刺4—5分深,針刺后用消毒紗布貼敷,用膠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