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又或是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想要拍攝從來沒有人拍過的東西、想要創造世界獨一無二的作品,可說非常困難,千萬之中沒有幾人。即使如此,一般攝影作品仍有高中低之分,最差劣是純粹抄襲,中等者模仿,而上等者升華,回頭看看,你現在屬于那一階段呢? 圖左:3M中國廣告/圖右:美國攝影師Carli Davidson的著名作品“Shake”
抄襲 偷取別人的創作意念,換個角色、改一改衣著,就當作自己的創意,沾沾自喜,在這個網絡蓬勃的世界,很容易就會被揭發,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做,很無恥,也很不智。 TVB演員日歷被不少人批評,與 2001年3月《Vogue》上的 Steven Meisel 作品概念相似
模仿 模仿是學習攝影、甚至創作最常見的方法,重點是我們知道自己在模仿誰,也嘗試從中了解更多關鍵的技巧、原則與智慧,并試圖逐漸找到自己的獨特性。
升華 能夠成為藝術家、成為大師的,都能夠讓作品呈現作者的個性、理念甚至人生哲學,建基于個人的獨特之處,而不拘泥于別人的價值又或既定的形式,才稱得上升華。 Malkovich與美國攝影師Sandro Miller的共同作品,目的是想向那些對他有重要啟發的攝影師致敬。雖然我們很怕變成“抄襲”,但是從“模仿”開始也是不少人的必經之路,以下是一些學習的建議︰ 圖左:攝影師 Dorothea Lange 的經典作品“Migrant Mother”/圖右:著名演員 John
應該參考那些作品?
1. 看其他類型的作品 假如你喜歡街拍,除了街拍作品外,你也可以看看婚禮攝影、時尚潮流甚至生態攝影等,又或跨媒體跨界別亦可。多接觸不同風格、類型的作品,或者可以給予更新鮮的靈感來源。 模仿最多的就可以說是電影海報了,無論國內外的電影,相似的創意布局都有相同,但是這種模仿并不是簡單的抄襲,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
2. 集中看某些吸引你的作品 假如你喜歡某作品的話,可以集中觀看,并分析這作品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然后加以學習。 3. 集中看某些攝影師的作品 出色攝影師的作品不只有“靚”這一形容詞而已,嘗試看出他們的拍攝特點,并從中學習。例如何捕捉光線的技巧、布列松的構圖技巧等等。 國外父母的創意攝影,在家中布置出各種場景 創意其實就是腦洞大開,要想拍出什么樣的照片就要有什么樣天馬行空的思想
4. 你的模仿者的作品 這里可能說得有點長遠,但我們都有可能被人欣賞的!如果有人抄襲你的作品,就拿自己的作品與“仿制品”客觀地比較一下,甚至更易對比出自己作品的特點或不足呢。
如何從作品中學習?
1. 學習作品的拍攝方法 我們最終目的不是要把參考的相片再拍一次出來,而是要分析并學習當中運用出色的技巧,例如是用光、姿勢、拍攝時機、后制等等,然后能自如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出來。
2. 模仿拍攝 認為已經知道作品的拍攝方法,就實際地拍攝一次,讓整個學習過程更為深刻。 3. 思考自己的獨特性 只要知道拍攝方式,把影像重拍出來并不困難,真正困難在于聆聽你內在的聲音,及找出你自己的獨特之處,你需要的不是“漂亮的照片”,而是“屬于你自己的創作”。
如有留意攝影花邊新聞,時不時就會見到許多涉及抄襲的爭議,例如早前的3M 中國廣告,甚至蘋果也有份。然而所謂潮流、美學、創意等概念,很多時都是不斷循環的事物,某樣東西流行數年后,或許數十年后又會以“原創”的形式重新面世;同樣今天以為自己想到獨一無二的點子,又或許在數十前已有前人做過。 我們都活在一個網絡發展蓬勃的世界,要觀賞、參考他人的作品實在太過容易,無不增加今天討論所謂“原創性”的難度。不過,抄襲、模仿與升華始終是不同層次的創作過程,值得我們去努力,互勉之。 來源:現代攝影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