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壓力可以來自于各個方面,比如工作壓力,考試壓力,生活壓力,社會發展,以及對沒有把握,無法控制的困境所產生的焦慮與煩躁。從而導致脫發,情緒暴躁,痤瘡,甚者因發泄不當產生嚴重暴力行為。中醫認為,當今社會多數的心理疾病多與情志失調,內傷七情有關,而心理健康往往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而中醫在心理治療方面從五行生克的觀念衍生出情志相勝,以情制情的治療方式。“怒傷肝,悲勝恐;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恐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且中醫強調形神合一,精神內守的理念。如何減壓,要注重以下五種方法。 一、'解壓'首先從心態入手。 重視精神價值的傳統,多讀書,讀好書以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淡然,將目光從欲望的追求轉回對內心的關照。 二、在閑暇時間,回歸自然。 體驗自然山水田園的美好。將身心從單調的生活方式中抽離出來。 三、中醫針灸推拿。 精神壓力過久可導致體內氣血流通不暢,而針灸可從疏通氣血方面緩解焦慮。可自行揉按太陽穴,足三里,涌泉穴等,有助睡眠以緩壓。 四、運動減壓 中醫提倡晨練太極拳和八段錦,通過冥想或控制呼吸,以靜制動,修身養性。 五、音樂療法 有焦慮傾向的人平時應避免聽興奮刺激性音樂,,要代之以柔和舒緩的自然韻類音樂。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者認為:自然音樂聲音有助于預防壓力堆積。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壓力會給人以動力,而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壓力卻會讓人身心患病。總之,保持積極心態,提高精神境界是健康快樂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