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交易與很多古董行業(yè)一樣,是極其考驗專業(yè)知識與眼力勁的。有人往往花小價錢買到“貴貨”;有人則仍憑稀世珍品從眼睛底下溜走。 今天,小酒童為大家聊的話題就是——名酒系產品。這些產品與我們熟知的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四特酒、文君酒、郎酒、黃鶴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由于其名字比較小眾、不為人熟知而常常被“漏單”。 這些酒有的是名酒廠旗下的經典子產品;有的其實就是名酒的前身,其價值因為稀缺性、文化性更為珍貴。今天,小酒童就為大家縷清其中的文化脈絡,您下次遇到可別再錯過了。 很多入門老酒玩家對五糧液情有獨鐘,卻不太留意尖莊。其實尖莊一直是五糧液酒廠產品里較為重要的一種,是它的子產品,酒質非常不錯,且價格適中,是非常好的補充替代品。 在川南地區(qū),盛酒的容器被稱為“莊”,因此很多當地生產的白酒被稱作“提莊”。以民國時代“利永川酒坊”(五糧液前身)生產的好酒為出類拔萃之上佳品,故稱為“尖莊。”可見這款酒非常有傳承意義。 與五糧液一樣,劍南春旗下也有一款經典產品:綿竹大曲。事實上,綿竹大曲正是劍南春的前身。1958年綿竹酒廠在原綿竹大曲的傳統(tǒng)釀造基礎上,通過技術革新改進口感,生產出超越綿竹大曲的——劍南春。但綿竹大曲仍在市場上有售,下圖便是80年代的一組綿竹大曲產品,品質仍屬上佳。 白云邊是湖北地區(qū)的名酒,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屬于兼香型白酒。但很多可能忘記了,它的前身名為松江白酒。這款收于曾品堂的老酒,早已稱為孤品,價值不菲。 不僅如此,白云邊酒廠還曾生產過濃香型的八眼泉、醬香型的一柱觀。這些酒各有特色,在收藏市場極受歡迎,價格也遠遠超于普版白云邊酒。 四特酒屬于十二大香型里非常獨特的“特香型”,是頗受收藏者喜愛的江西名酒。特別是“望津樓”壓蓋四特老酒,價格高昂極為珍貴。 其實產于江西樟樹地區(qū)的四特酒廠,還曾生產過——“望津樓”牌樟樹大曲,只是名氣不如前者那么響亮,因此常容易被收藏者忽視。 很多藏友對文君酒有種特殊的感情,仿佛那就是他們心中的“無冕之王”。在曾品堂的酒柜里,就專項藏有各個時期不同瓶型的文君酒,令人大飽眼福。其中最為珍貴的莫過于那瓶——臨邛酒。 上世紀60-70年代,文君酒為避免“封建嫌疑”更名為臨邛酒,并延續(xù)生產了很長一段時間。直至80年代,才恢復文君酒之名。因此這款有著年代性、文化性的——臨邛酒收藏價值不菲。 很多人未曾料到,古井貢還曾生產過“紅糧液”、“五液酒”這類看似名稱山寨的酒。但小酒童卻著實發(fā)現了80年代的一組小酒版正是此名,這也算是一大趣談。 西鳳酒是特殊的鳳香型白酒,其瓶型也令人記憶深刻,常以長頸綠瓶的形態(tài)出現。不過西鳳酒旗下還曾生產過——柳林春、雍城酒。其造型延續(xù)著西鳳酒風格,古樸雅致,在市場上非常少見。 全興大曲即如今的水井坊,它產于四川成都。1951年,政府贖買當地水井街“福升全”老酒坊,進行酒業(yè)復興,終于迎來成都酒業(yè)輝煌。該酒廠也曾生產過“成都頭曲”“成都大曲”等產品,其酒質毫不遜色,多次獲得各種榮耀,如今已市場罕見。 武陵酒屬于中國十七大名酒之一,但出品于同一酒廠“湖南常德酒廠”的德山大曲也毫不遜色。德山大曲在第2、4、5屆全國評酒會上多次獲得銀質獎殊榮。這款酒自然也頗受收藏家們的青睞。 郎酒是一款非常有大眾緣的美酒,它屬于醬香型白酒,出廠于四川古藺郎酒廠。該酒廠還生產過古藺大曲、藺泉酒等產品,充滿著時代回憶。 黃鶴樓也是一款非常有歷史淵源的美酒,如今已經被古井貢收購,令業(yè)界人士不勝唏噓。作為十七大名酒之一,它還有另一個名字:“特制漢汾酒”。其名記載著民國時代釀酒傳播的歷史——北直幫商人將山西晉地汾酒釀制工藝傳播至武漢,當地人又進行技藝改良生產出風格獨特的'漢汾酒'。可惜,如今我們只能從老酒的世界重溫這段輝煌。 中國名酒淵源流長,雖名稱多番變遷,但不變與傳承的是老一輩人代代積累的傳統(tǒng)釀酒工藝。我們在一瓶瓶老酒里,重新觸摸歷史。希望這篇文章,能令各位讀者“不再錯過”值得珍藏的小眾老酒,更不要錯過值得稱道的中國酒文化。 |
|
來自: 李昕fame8kt5l5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