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筆者發現皮膚瘙癢,起紅色丘疹,有抓痕,舌紅少苔,小便黃。處方牛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20g 生地20g 赤芍15g 丹皮15g 夏枯草30g 雷公藤20g 徐長卿20g,5付。第一天晚上,服藥后早睡,睡中汗出,上藥服完后瘙癢減輕,小便清。
2月2日2診,守方不變加蟬蛻10g 僵蠶10g,3付,上藥服后,瘙癢較前進一步減輕,丘疹減少。
2月7日3診,處方:僵蠶10g 蟬蛻10g 姜黃15g 熟大黃6g 苦參10g 當歸15g 大貝15g,5付,藥后而愈。
小姨2月26日訴既往有皮疹4、5年之久,刻診:背部皮膚瘙癢,有散在紅疹,可見抓痕,入夜加重,口苦便秘,右上腹、下腹部壓痛,脈弦數,舌尖紅苔白,脈弦數。處方:僵蠶15g 蟬蛻15g 姜黃15g 連翹15 白鮮皮15 酒大黃10g 苦參15g 當歸15g 大貝15g 木槿皮15g 蛇床子15g 白芍20g 川芎15g 茵陳30g,5付,3月10日隨訪已愈。
按:當歸貝母苦參丸用于“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配合升降散升清降濁,透邪外達,清熱潤燥。從病案所示當有下腹部壓痛,希望各位老師群策群力把這首方劑的方證進一步規范化,在下拋磚引玉,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拜謝。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85.中醫臨床的經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