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前工資”和“稅后工資”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保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閔行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兼職仲裁員顧俊律師給你解答! 稅前工資是應發工資 稅后工資是實發工資 稅前工資 又可稱為“應發工資”,通常指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
稅后工資 又被稱為“到手工資”或“實發工資”。通常是指——
小編說:比如你稅前工資5000,五險一金要交875元,剩下4125元。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所以你還要為625元的差額交稅,即交稅18.76元。最后到手4106.25元,差不多是打八折。 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 通常認定為稅前工資 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的規定—— 勞動者個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以及勞動者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都屬于企業可以合法地從勞動者工資中代扣的部分。 因此,除非《勞動合同》對工資數額是稅前還是稅后有明確約定,凡是沒有明確約定的,通常都會被認定為稅前工資。 小編說:當你看到“月薪6000元”的時候,很有可能扣完“五險一金”和稅,到手也就是4、5千呢~所以求職時一定要問清楚月薪是稅前還是稅后! 經濟補償金基數 是稅前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規定—— 經濟補償金與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有關,按照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計算。 這里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全部應得工資計算,包括所有貨幣形式發放的款項,比如年終獎、高溫費等,都是計算的稅前金額。 就上海地區,在這里有一點需要特別提示大家,根據《上海高院民事法律適用問答》的解釋,在計算經濟補償金時,加班工資是不包括在內的。 小編說:所以離職時拿的錢,是以沒扣過社保和稅的那筆工資計算的哦~ 生育生活津貼支付標準 是稅前工資且免征稅 針對女性勞動者的生理情況,我們國家制定有《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當中明確規定—— 對于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支付的標準是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這里所說的職工月平均工資都是按稅前工資進行統計的。 對于勞動者實際取得的生育津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或其他屬于生育保險性質的津貼、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小編說:原來生完孩子休假的這幾個月拿的錢,比實際工作的時候還多呢,因為是不用扣社保和納稅的哦~ 加班工資和假期工資計算基數 是稅前工資 比較常見的就是在計算加班工資,以及病假期間的假期工資時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的規定—— 加班工資和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都是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這里的月工資也是指的稅前工資。 小編說:加班和假期期間拿的錢,是以沒扣過社保和稅的那筆工資計算的哦,是不是比你想象中要高呀! 更多詳細內容,戳下面視頻哦↓↓↓ 勞動報原創稿件,轉載需獲授權
這下可把稅前稅后工資的適用情況搞明白啦!再給小編點個大拇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