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炙)、連翹、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風目暗疼痛,肝腎虛熱生風,目赤澀多淚。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溫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圣惠》卷六十五: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2兩(微炒,去刺),玄參1兩,沙參1兩(去蘆頭),丹參1兩,苦參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秦艽2兩(去苗),梔子仁1兩,甘菊花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烏蛇4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獨活2兩,茯神1兩,薯蕷1兩,細辛1兩,防風2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一切癬及疥,風癢瘑瘡。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慈幼新書》卷十一: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松香(透明者,化開傾地上,候冷用)1兩,黃丹1兩,白蒺藜(炒)5錢,白鮮皮(炒)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刀傷、人咬、狗咬及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先將冷粥洗過患處,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膿血,鮮肉湯洗之。 摘錄《慈幼新書》卷十一 《御藥院方》卷八: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眼科全書》卷五: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戟藜(炒)2兩,蔓荊子2兩,茺蔚子2兩,蒼術(米泔浸)2兩,菊花2兩,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風目暗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草決明、升麻、石決明、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眼科全書》卷五 《三因》: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炒,去角)1兩,防風1兩,甘草(生)1兩,僵蠶(去絲嘴)1兩(直者),南星1兩半(黑豆2合,青鹽半兩,水煮透,取出焙,不用鹽豆),甘菊花3兩(生)。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腎臟風毒上攻,眼目赤腫,熱淚昏澀,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煎甘草湯送下。 注意忌炙煿。 摘錄《三因》 《方癥會要》卷三: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桃條、柳條。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調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湯送下1錢2分。 摘錄《方癥會要》卷三 《圣惠》卷六: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羌活3分,沙參3分(去蘆頭),丹參3分,麻黃3分(去根節),白術3分,羚羊角屑3分,細辛3分,萆薢3分(銼),五加皮3分,五味子3分,生干地黃3分,赤茯苓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菖蒲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木通3分(銼),檳榔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項強頭旋,中如蟲行,腹脅脹滿,語聲不出,四肢頑痹,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生冷、毒滑、魚肉。 摘錄《圣惠》卷六 《博濟》卷二: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地骨皮(去土)半兩,白蒺藜(去刺)半兩,旋覆花半兩,山茵陳半兩,白菊花半兩,鼠粘子1兩,石膏1兩。 制法上藥生為末。 功能主治上焦虛熱,頭目昏疼,或眼赤腫,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清茶調下,日3次。 摘錄《博濟》卷二 《圣惠》卷九十二: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香豉半兩(微炒,)鼠婦1分, (庶蟲) 蟲(微炙)1分,川大黃(銼,微炒)1分,桂心1分,細辛1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陰(疒頹)不消。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以溫酒調下,早晨、晚后各1服。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六十四: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白鮮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子芩1兩,玄參1兩,赤芍藥1兩,梔子仁1兩,桔梗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煎薄荷湯調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炒)、黑附子(炮)、羌活、川芎、黃耆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腎臟風下疰,腳膝疼痛,或麻痹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溫酒送下。3服見效。 注意忌發風食。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普濟方》卷一一一引《圣惠》:白蒺藜散藥方名稱白蒺藜散 處方白蒺藜(炒)2兩,芎藭2兩,山梔子(去皮)1兩3錢,防風(去蘆)1兩3錢,萆薢(炒)2兩,羌活(去蘆頭)2兩,白芷(炒)2兩,升麻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遠志(去心)1兩1錢,菖蒲(九節者,泔浸,切,焙干)1兩1錢,蔓荊實1兩1錢,細辛(去苗葉,微炒)1兩1錢,茵芋(去粗莖)1兩1錢,芍藥1兩1錢,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干)1兩1錢,龍骨(刮去土)1兩1錢,人參1兩1錢,當歸(切,焙)1兩1錢,桂(去粗皮)1兩1錢,白術(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甘草(炙,銼)1兩半,桔梗(切,焙)1兩半。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大風惡疾,或二年三年眉須墮落者,手足疼悶,骨節煩腫,面色黑,皮肉漸變。 用法用量每服2-3錢匕,用溫酒調下,空心。午時前各1服。如口干舌澀,喉里煙生,鼻中卒痛,是佳應也;甚,即煎少許甘草湯解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一引《圣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