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黃土高原西起日月山,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北抵陰山,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七?。▍^)46
個地(盟、州、市),282個縣(旗、市、區)。全區總面積63.5萬平方千米。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
黃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層厚度在80~100米之間。最厚達150~200米。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
億噸,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

淺黃色區域為黃土高原
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機理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現在以“風成說”占主流也比較令人信服?!帮L成說”認為構成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西北,是幾百萬年強勁的西北風攜帶著黃土沉積形成的?!帮L成說”的主要依據是:黃土的成分不同于本地的基巖;黃土顆粒由西北到東南逐漸減小,符合風積規律;黃土分層比較明顯并且分層情況顯示不同的干濕氣候。
黃土高原由于水力侵蝕和重力崩塌等原因顯現出“塬”“墚”“峁”“土林”“土柱”等不同的地表地理結構。
塬:指頂面面積較大且平坦,四周被沖溝環繞的地塊。

甘肅的“董志塬”
墚:是指頂部面積不大兩邊被沖溝所夾的地貌。

黃土墚
峁:呈饅頭狀的黃土丘。

黃土峁
土林:大面積黃土柱組成的地貌

黃土土林
黃土土柱:黃土被水侵蝕后只留下獨立的柱狀黃土的地貌

黃土土柱
黃土高原整體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農業生產等人為干擾造成整個高原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高原河流含沙量很大。黃土丘陵溝壑區輸沙模數達20000~30000噸/年·平方公里,河水最大含沙量高達1700千克/立方米。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水旱災害頻繁。但幾百萬年的積累,含沙量極大的黃河造就了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也養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
廣袤的黃土高原及其深厚的沉積地層為地質學家提供了絕佳的“天然實驗室”。地質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黃土高原的地質沉積記錄了幾百萬年以來的古氣候變化情況。 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中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于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墚、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