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鐵器而沒有形成國家,這種出現在古希臘多利安人中的情況本身就是一種歷史的錯誤——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呼喚先進的文化,所以盡管希臘文明隨著邁錫尼文明的滅亡而一度中斷,但掌握先進生產工具的多利安人很快結束了蒙昧時代并與當地居民融合,自公元前800年重新走上了文明道路。 隨著鐵器使用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希臘社會發展迅速,自公元前9世紀晚期至前8世紀初期開始急劇的階級分化,國家誕生的條件再次成熟。在亞述人橫掃西亞的公元前750年至前700年間,無數以但以城市為中心、結合眾多農村為一體的城邦國家從鄰近西亞先進國家的小亞細亞半島西岸開始誕生,隨后發展到多利亞人占據的克里特島、伯羅奔尼撒半島,再最后擴展到了更北的希臘地區。歷史上將繼荷馬時代后(公元前9世紀)至前6世紀之間的這段歷史為“古風時代”。 古風時代的希臘文化得到了全面復蘇,發達的商業再次崛起,遠洋的海上貿易重新被發掘,以腓尼基字母為原型的希臘文字開始被創造,邏輯完整、精彩紛呈的神話故事也開始廣為流傳。更有趣的是,希臘各地區以不知從何而來的創意而決定自公元前776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運動會,這便是現代奧運會的起源,從此全希臘也有了共同的歷史紀年法。 因為一切都是從頭再來的,所以希臘人毫不吝嗇地吸納了東方文明的先進成果為我所用,從而使其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取得了西亞數千年發展才達到的文明高度。繼荷馬之后,農民詩人希西阿德(約公元前750年-前700年)接過了文化傳播的旗幟,創造了新的史詩和反映現實的著作,同時為我們今人了解當時的希臘歷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與亞洲國家不同,希臘人始終保持著一種一城一邦的國家形式并且始終沒有走向區域王國,甚至所有王權最后都被廢除而實行貴族議會民主制,這在世界史上是比較罕見的。但一切歷史事件都是歷史發展要求的結果,深究希臘政治制度獨特發展之原因,大概是因小城邦的制度更有利于商品經濟發達、小規模私有制強大的希臘文明的發展所致。 正是由于采用了小規模的城邦制度,所以在古風時代,希臘大部分城邦之內都能實行直接的民主制度;而同樣因為城邦內小所有制的發達,所以此時的希臘城邦成員之間貧富差距不會形成太大懸殊,這也讓各城邦中的大部分有產者能享有民主制度,于是希臘人在這一基礎上發展起了古代公民權利最發達的民主政治制度,以致其公民權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大,最后竟有些達到了凡是本邦公民,均享有政治自由民主權利的地步,這也是后來歐洲民主傳統的最早由來。 當然,如果局限在一個固定區域內發展的話,內部競爭仍然會不可避免地使貧富懸殊,進而破壞民主,所以支撐希臘城邦民主制的另一個保障則是他們不斷的海外殖民擴張。希臘自克里特時代便有海外殖民的傳統,但古風時代之初這類行為并沒被重視,直到后來,隨著內部競爭的日益加劇,一些希臘人在本邦遭遇了自然或人為的災難(饑荒、政治斗爭失敗等)后多會選擇出海開辟殖民地。希臘的殖民擴張是很有特色的,這種活動通常由某邦發起,然后這個邦支持部分公民出海到某地建立新邦,于是相互間便形成了母子邦的關系。子邦一般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與母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有責任為母邦提供原料、市場和兵源等,但兩者的公民相互之間是平等的關系。通過殖民活動,希臘人成功地將自己內部的矛盾轉移到了海外,充分利用地中海各地的資源發展了本民族的經濟,同時促進了這些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開發;除此之外,走向廣闊世界的他們在不斷的開拓中擴大了視眼,重新了解到了一個復雜而美妙的世界,這也為后來輝煌一時、彪炳千古的希臘古典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盡管如此,內部競爭是永遠不會停息的。舊的貴族為把持政權而不斷削弱乃至鎮壓人民力量,這使得此時的希臘發生了世界政治史上最早的“集權民主道路”。 何謂“集權民主道路”?一般而言,集權多是與獨裁制相結合的,因為獨裁必將導致集權。但在希臘,王權并不發達,相反,一批由富有者組成的貴族集團往往以上層分權的形式對城邦實行集體領導。就體制上講,他們不是獨裁制;但就本質而言,這種制度本身則是仍是少數人的獨裁,這便嚴重損害了希臘廣大小私有者人民的利益。于是,他們決心推翻這種制度——用一種極端的方式。 這種方式便是僭主政治。 僭主(tyrannis)一詞原本來自小亞細亞半島,意為君王。但在希臘,僭主往往被用來代指那些非貴族出身的、通過暴力等非法手段僭越奪權的專制首領。由于希臘城邦沒能發展出強大的王權,所以占有大量財富的貴族往往能在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中為所欲為而受不到限制,這就使得廣大下層的有產民表示相當不滿,于是他們轉而支持一些沒落的古代王族后裔、貴族中的親民派等發動政變而奪取政權。當這些人獲得權力后,往往自詡為平民首領,積極扶持工商業發展,鼓勵民眾開辟殖民地,重新分配城邦土地資源,所有這些措施都迎合了小所有者的愿望,因而擴大了下層民眾的力量,打擊了落后的貴族專政;相對的,廣大人民也在此基礎上默許了僭主享受公共社會承擔的奢華生活并獲得世襲權力的特權。可以說,以獨裁形式出現僭主制度保護并發展了民主所需的經濟基礎,因而在本質上卻推動了希臘民主制度的發展。 不過獨裁制終究是獨裁制,它在本質上與民主之間始終存在著不可彌合的矛盾,所以盡管一開始上臺的僭主們多能得到民眾的擁護,但當他執政晚期或傳位至自己后人后獨裁制度便逐漸阻礙了奴隸制經濟和民主的發展,所以多遭到推翻。當城邦居民的經濟實力已經強大到足夠單獨與貴族相抗衡時,僭主就成了可有可無甚至擋在自己前面的敵人了。那時,歷史和人民將毫不留情地將僭主趕下臺,雖然他們曾經承諾過給予其終身乃至世代的權力。 歸根到底,他們只是歷史的執行者而已。 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希臘文明開始逐漸走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其偉大而輝煌的文化即將誕生,與之相對應的強大國力也逐漸浮現。由于文化方面涉及時間跨度比較大,所以筆者準備先講政治,再談文化:此排名分先后,因為后者更為重要和偉大。 本章完。
【附】
圖19.1
圖19.2
圖19.3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世界通史/第三卷公元前10c—前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