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但是論作為,論功勞,論能力遠超父親唐高祖李淵,文治武功中外罕見,連少數民族都非常服氣李世民,尊為“天可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拉開了大唐盛世的序幕,奏響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前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李世民的舒服日子 可能是大唐皇帝當的太舒服了,李世民非常不愿意死,迷信印度阿三的長生之術,妄想長生不老。另一方面,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給自己修建了陵墓。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敢聽臣下諫言,只要建議中肯,都會考慮再三。最初李世民想大操大辦,搞一把風光大葬,最起碼陵墓不能比漢高祖劉邦的差。 但是身邊忠臣不少,有一位叫虞世南站出來說,不能過于勞民傷財,越是厚葬越是遭人算計,劉邦的墓不也是常有盜墓賊光顧嗎?應當效仿古代圣賢,以山為陵,防盜效果更好,不放金玉之物,低調才能幸免劫難嘛。 李世民聽完了嘮叨,內心如何想,不得而知,但是口頭認可了,后來長孫皇后死后,葬在九嵕山,李世民看這里不錯,也懷念愛妻,就決定百年之后也葬在九嵕山,是為昭陵。也有民間傳說昭陵的選址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共同選出。 九嵕山 昭陵周邊有185個陪葬墓,大唐歷史名人:長孫無忌、徐懋功、尉遲敬德、程咬金、魏征、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張士貴均在此陪葬。明明說好的薄葬成了一句空話,李世民還是放不下內心的欲望和皇帝的面子。 唐國強版李世民 可是好景不長,大唐的國運慢慢衰敗,五代十國的亂世來臨了,亂世是盜墓賊的最佳時期,史上最著名的大盜溫韜登場,一眼就瞄上了唐十八陵。 溫韜是耀州節度使,官職不小,有軍權,他便利用權力來滿足私欲,開始盜取唐代的十八個陵墓,在小編之前聊武則天陵墓乾陵的時候,已經提到過溫韜,此人盜墓水平非常專業,但因為乾陵的防盜水平太高加上詭異的自然天氣,溫韜又有迷信的心理,最終也沒能盜掘乾陵??善渌剖吡耆勘粶仨w光顧過,這其中最奢華的陵墓當然是李世民的昭陵。 被洗劫的長孫皇后墓 據《新五代史·溫韜傳》說,溫韜成功的盜掘了昭陵,不僅盜走了大量珍寶,還把書法大家鐘繇,王羲之的真品盜走,雖然沒有明說是《蘭亭序》,但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是李世民欽點要下葬的,所以溫韜盜走的書法作品一定有《蘭亭序》。 最可怕的是另一則記載,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世言真本葬在昭陵,唐末之亂,為溫韜所發,其所藏書,盡皆剔取其裝軸金玉而棄之,于是晉魏以來,諸賢墨跡復落人間?!?,這意思就是溫韜不識真寶,把《蘭亭序》上面的紙張給丟棄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世人再也見不到《蘭亭序》真本了?!短m亭序》是書法作品最高成就,其價值難以估量,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墓中最值錢的寶貝。最終溫韜天怒人怨,被后來的皇帝處決了,以平民心。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溫韜有可能沒拿到《蘭亭序》,《蘭亭序》被李世民的兒子給私吞了,葬在了乾陵中,當然這個只是猜測,缺乏證據。關于《蘭亭序》的下落之謎還未能解開,可考慮紙張難以保存,后人見到真本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李世民不聽老婆的話,陽奉陰違,表面薄葬,實則厚葬,如此下場,也是事出有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