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雪域上的情郎, 為心上人著嫁衣的那一天,是否想著: 一寸澤帖爾,一寸熱情腸,一襲紅嫁衣,一世相好兩白首。
藏漢文化融合的寵兒“澤帖爾” “澤”是西藏山南市所在地“澤當鎮”的簡稱;“帖爾”是藏語音譯“帖瑪”的簡稱,意為“毛嘩嘰”。“澤帖爾”意為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澤當鎮獨有的純手工精羊毛嘩嘰紡織產品。 公元641年,大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松贊干布。松贊干布去逝后,文成公主一直生活在西藏山南市的雅礱河谷(昌珠寺)。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把漢族先進的農業、醫藥、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技術和工藝陸續傳播到西藏,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乃東區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的專賣店里,陳列著嘩嘰手工布縫制的各類藏族傳統服飾。因為嘩嘰手工布的制作時長加之工藝繁復,一件衣服的制作時間少至四五個月,多則半年之久,所以一套藏裝的售賣價也高達三五萬元不等。) “澤帖爾”的前身藏氆氌就是在這段歷史時期,由吐蕃傳統的紡織技術融合中原的先進紡織工藝派生出來的純手工羊毛紡織產品。隨著吐蕃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民間手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藏氆氌的紡織技術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如傳統的藏氆氌經、緯線由粗變細,藏氆氌的質地由厚變薄等,逐步形成了“澤帖爾”的紡織工藝。 探訪“澤帖爾”的出產合作社 (合作社的二層小樓,一樓用于拈線,二樓為紡織車間。) 乃東區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座落于山南市乃東區一條幽靜的小巷里。白天,合作社的大鐵一直門敞開著。不遠處的山上,還鋪著春分前夜的積雪,在陽光的照射下大山上泛著點點銀色的光芒。 (在嘩嘰手工布的制作過程中,工藝最多,耗時最長的并不是織布而是拈線。經過精選羊毛、洗滌、分梳、捻成特別細的經線和緯線,僅一條1.2米的圍巾所用的線就需要4個月完成,在那之后紡織的工作才能開始。) 進了院子,就聽得見織布機“吱扭扭”的響聲。這個小院里的二樓,此時也完全沐浴在上午明媚的陽光里,白墻、紅屋檐被照得格外亮麗。 (嘩嘰手工布的制作工序中,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的制作過程,細到每一根經線和緯線。) 二樓的紡織間約莫有十臺織機,都在紡織工人們的手底下忙碌著。木梭兒在一只只嫻熟的手中歡快地左右換著方向,織機上大都已織出半片布。 那些密密麻麻的線條,在布片上方上下移動,接著線條就一根根的在織工手工里被實實地壓進布塊里頭。 時間在一秒一分的流逝,布塊也在工人們手中一點一點地增長。而長長的嘩嘰布,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織布機下的木軸上,卷成了布匹。 一個有自主品牌的農村合作社 (在這里紡織工人們一天就能織成一條長1.2米的圍巾,目前市場上的出售價格為3000元左右。) 乃東區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于2008年5月5日成立,在西藏自治區非物質人文化傳承人次仁旺堆的帶領下,挽救澤當嘩嘰手工紡織工藝于瀕臨遺失的邊緣,并且在純手工制作“澤帖爾”的數年中,逐漸使合作社擁有了自己的品牌——澤帖爾。同時,也將藏民族優秀傳統技能轉化為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合作社創立之初,這里只有5人擁有“澤帖爾”的紡織技能,年齡最小的也已經80多歲。這些阿媽們,就憑著對“澤帖爾”紡織工藝的記憶,一點一點地恢復了紡織工藝的全部過程。) “澤帖爾”紡織原材料以純羊毛、阿里市極品純羊絨為主,經過精選、洗滌、分梳,捻成特別細的經線和緯線進行紡織,使“澤帖爾”產品柔軟度和檔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目前,合作社以師徒相傳的形式,助力于青年就業,以形成近二十余人的年輕紡織團隊。使“澤帖爾”這一古老的紡織工藝重煥活力,并后繼有人。) 合作社目前的產品及業務有:“澤帖爾”紡織系列產品、民族旅游工藝系列產品、藏傳繪畫研究及培訓業務、藏傳唐卡繪制及銷售業務等。 圖文 | 楊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