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 辛,平。歸心、小腸、肺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臌脹水腫,濕熱黃疸,濕疹濕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服。 外用:搗敷或搗汁調涂。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凈,曬干。生長于稻田岸畔,溝邊或卑濕的荒地。分布江蘇、浙江、安徽、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主產安徽、江蘇、浙江。此外,廣東、廣西、江西、四川等地亦產。 性狀 本品常纏結成團。根莖極短,直徑1~2mm;表面淡棕黃色,平滑或有細縱紋。根細小,黃色,側生纖細須根。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有的可見附生的細根。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展平后葉片呈狹披針形,長1~2.5cm,寬0.2~0.5cm,邊緣具疏而淺的齒或全緣。花梗細長,花小,單生于葉腋,花冠基部筒狀,上部5裂,偏向一邊,淺紫紅色,花冠筒內有白色茸毛。氣微特異,味微甘而辛。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 飲片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及根莖細小,表面淡棕黃色或黃色。莖細,灰綠色,節明顯。葉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狹披針形,邊緣具疏而淺的齒或全緣。氣味特異,味微甘而辛。 復方 ①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半邊蓮、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覆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②治毒蛇咬傷:㈠半邊蓮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㈡鮮半邊蓮一、二兩,搗爛絞汁,加甜酒一兩調服,服后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并用搗爛的鮮半邊蓮敷于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③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半邊蓮適量,加食鹽數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乳腺炎: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⑤治無名腫毒:半邊蓮葉搗爛加酒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⑥治喉蛾:鮮半邊蓮如雞蛋大一團,放在瓷碗內,加好燒酒三兩,同擂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 ⑦治時行赤眼或起星翳:㈠鮮半邊蓮,洗凈,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三、四小時換一次。㈡鮮半邊蓮適量,搗爛,敷眼皮上,用紗布蓋護,一日換藥兩次。 ⑧治跌打扭傷腫痛:半邊蓮一斤,清水三斤,煎剩一斤半過濾,將渣加水三廳再煎成一半,然后將兩次濾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濃縮成一斤,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棉放在藥液中浸透,取出貼于患處。 ⑨治黃疸,水腫,小便不利:半邊蓮一兩,白茅根一兩。水煎,分二次用白糖調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⑩治單腹臌脹:半邊蓮、金錢草各三錢,大黃四錢,枳實六錢。水煎,連服五天,每天一劑;以后加重半邊蓮、金錢草二味,將原方去大黃,加神曲、麥芽、砂仁,連服十天;最后將此方做成小丸,每服五錢,連服半個月。在治療中少食鹽。(《嶺南草藥志》) ⑾治濕熱泄瀉:半邊蓮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⑿治痢疾:生半邊蓮二兩,水煎和黃糖服。 ⒀治盲腸炎:半邊蓮八兩,加雙料酒適量,搗爛水煎,一日五次分服,渣再和入米酒少許,外敷患處。 ⒁治急性中耳炎:半邊蓮擂爛絞汁,和酒少許滴耳。(⑿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⒂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水腫:半邊蓮一至二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⒃治由血防"846"或鏈霉素引起的眩暈等:半邊蓮一兩,配墨旱蓮、白芷、車前草、女貞子、紫花地丁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配伍應用 1、配白茅根:半邊蓮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濕下瀉而消腫,并能清熱解毒,白茅根能清血分之熱,有利水通淋、導熱下行之功,且清而不過,利而不猛,二藥合用,能起協同作用,在增強利水消腫作用的同時,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本藥對藥力和緩,在治療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證中可起輔助作用。 2、配金錢草:半邊蓮、金錢草,同具利水之功。半邊蓮利水消腫且解毒,金錢草利水排石之要藥,二藥合用,既能利尿解毒,又能排石,故常用于淋證之砂淋、石淋。 3、配牛蒡子:本品具解毒消腫之功,牛蒡子解毒消腫,兼疏風清熱,二藥合用,解毒力強,還能清散風熱毒邪,用于治療外感風熱、熱毒上炎的咽喉腫痛,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等。 4、配半枝蓮:新鮮半邊蓮、半枝蓮外敷均具解毒之功,且半邊蓮長于止血生肌,半枝蓮長于散瘀止痛,二藥合用為治療癰腫、瘡毒之良藥。 5、配茵陳:半邊蓮具退黃之功,茵陳為祛濕退黃之要藥,二藥相須為用,利膽退黃作用增強。 文獻摘錄 1.《滇南本草》 生水邊濕處,軟枝綠葉,開水紅小蓮花半朵。氣味苦、甘、淡,性平。無毒。主治血痔、牡痔、牝痔、羊乳痔、雞冠痔、翻花痔及一切瘡毒,最良。枝葉熬水,洗諸毒瘡、癬,其效如神。 2.《本經逢原》 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故名。專治蛇傷,搗汁飲,以滓圍之。 3.《本草綱目》 ①蛇咬傷。用半邊蓮搗爛,取汁飲下。藥渣敷傷處。 ②氣喘。用半邊蓮、雄黃各二錢,共搗成泥,放碗內,蓋好,等顏色變青后,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③瘧疾。治方同上。 4.《嶺南采藥錄》 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5.《陸川本草》 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蝎傷。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半邊蓮,食多量引起流涎,惡心,頭痛,腹瀉,血壓增高,脈搏先緩后速,嚴重者痙攣,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先催吐,洗胃,后飲濃茶,注射葡萄糖液。對癥治療:如出現驚厥,可給解痙劑,針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呼吸麻痹時給以強心劑。 7.《廣東省中醫驗方交流匯編》 半邊蓮(火用半枝蓮)、過溝龍、黃開口草、七葉一枝花、野韭菜、兩箭草、扇子草,以上七種藥個等分,榨取其汁,和粘適度,捏成扁圓并和波珠大,陰干,貯備用,不可受潮或沾水。 療效:治療毒蛇咬傷中毒及其他蟲咬傷,且有對蛇類懾服控制作用,入此有此藥餅,手持玩弄,蛇蟲不咬人。 8.《廣東中醫》(1958.9) 半邊蓮治漆中毒,將汁涂,數次而愈,治發熱不退,有退熱作用,外用止創傷出血,可治驚風、鵝口瘡,取汁涂口或內服。 摘錄《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