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三月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巳節,是那時的一個比較隆重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稱為祓禊,也叫春浴日。后來人們不斷豐富這個節日的內容,曲水流觴、賞景賦詩、男女相會、踏青游玩等內容的加入,使上巳節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到了唐代更是被發揚光大,格外興盛,簡直成了大唐盛世上上下下的狂歡節。 在唐代,皇帝上巳節宴請群臣極為盛行。唐德宗時期,已經將上巳節賞宴形成了制度化,不僅頒布詔令在上巳節放假,時間上給予保證,而且規定上巳節還予以金錢賞賜。 而唐玄宗的時候,上巳節的賜宴都要在長安城南的曲江亭舉行。唐玄宗為了便于從城北的皇宮到城南的曲江,曾經修筑了一條長達八公里的夾墻。在三月三日,外面的百姓能在夾墻附近,聆聽到墻內皇妃貴婦和宮女隊伍里傳出來的燕語鶯聲,這里也許就有楊貴妃和她的姐妹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吧。大臣、貴妃云集曲江池畔,點燃了人們歡度上巳節的熱情,“酒后人倒狂,花時天似醉;三春車馬客,一代繁華地。”盛唐的曲江池畔,三月三上巳節成了君民同樂的“狂歡節”。 三月三日這一天,皇帝、官員、百姓都會到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活動,曲江池、灞河、洛河、渭河都是著名的嬉水圣地。古人認為沐浴能夠消除災禍,祈來福氣。 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則是這樣寫上巳節的:“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鹥。轉岸回船尾,臨流簇馬蹄。鬧翻揚子渡,蹋破魏王堤。”王維《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觀禊飲應制》也寫道:“渭水明秦甸,黃山入漢宮。君王來祓禊,灞浐亦朝宗。”可以想見,在宮廷行為的推動下,祓禊活動已經成為上巳節極為重要的活動之一,而被唐代詩人大量記載了下來。 三月三上巳節期間,最為活躍的還是詩人們,他們參加宴飲賞景祓禊等活動,聚會在一起,讓上巳節的詩詞大會成為唐代最為獨特的風景線。詩人陳子昂曾在王明府山亭舉行過一次上巳節詩會,其作品被收入《全唐詩》,留下了寶貴的上巳節詩會資料;詩人孟浩然也曾組織過一次上巳詩會,留下三月三詩句“上巳期三月,浮杯與十旬。坐歌空有待,行樂恨無鄰。日晚蘭亭北,煙開曲水濱”。而最典型的當屬白居易、劉禹錫和王起,三位詩人舉辦了一次獨特的上巳節詩會,決定聯袂創作《會昌春連宴即事》,這首由三個人分句寫成的詩歌,堪稱描寫三月三的經典之作。 三月三上巳節,在唐代正巧恰逢此前一日新科進士正式放榜,當時每年約兩千多名舉子,其中只錄取三十多人為進士。這些進士及第后,大唐皇帝要在第二天的上巳節,例行在曲江舉行盛大的筵宴,以示尊重知識,重視人才,激勵全國學子好學上進,這就是著名的學子狂歡活動“曲江大會”。 在曲江宴會上,新進士們的活動很多,拜謝恩師、交結新友、觀賞曲江勝景,還要把自己的名字題刻在慈恩寺大雁塔上。新進士們還被組織參加一次集體探花活動,每人各拿一個袋子,里面裝著錢絹和酒器等物,穿著新鮮的衣服,騎馬探花,遇到好花就停下來賞花飲酒。詩人孟郊中進士參加了這個活動后,激動地留下千古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曲江大會”不僅是皇帝獎賞進士們的規模盛大宴游慶賀活動,上至皇帝百官公卿,下到商人平民百姓,都把它當做一個盛大的節日來對待。長安城里的官宦、貴族、富豪等更是全家出游,有的為了一睹進士風采,有的是為兒子尋找榜樣鼓勵其立志讀書,還有的則是為了在進士中選擇“乘龍快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