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M分期是由AJCC在1959年開始制定的,其第八版的更新是基于同行評審的文獻及大型、尚未公布的數(shù)據(jù)庫的結果,并由乳腺癌專家小組及AJCC代表成員仔細審查。AJCC執(zhí)行委員會與國際癌癥研究所-監(jiān)測、流行病學及最終結果計劃;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美國病理學家學會;國際綜合癌癥網(wǎng)絡;國際癌癥數(shù)據(jù)庫及癌癥委員會進行溝通對話,決定延緩第八版癌癥分期的實施至2018年1月1號。 傳統(tǒng)解剖學TNM的創(chuàng)新及改變盡管解剖學TNM分期仍然是第八版分期的基礎,但是腫瘤分級、激素受體狀態(tài)及HER2狀態(tài)等是另一類重要的預后決定因素。隨著鉬靶檢測使得女性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升高,因此解剖學TNM分期需要加以優(yōu)化以對腫瘤分期進行修正,表1總結了TNM分期的重大改變。 淋巴結轉移的病理檢測標準是明確定義的。含有少量或多個腫瘤灶區(qū)域的直徑不能被用于確定病理學N的分期,而是使用淋巴結中最大相鄰腫瘤的直徑進行pN分期,且鄰近的衛(wèi)星轉移灶不用于進行pN分期,如表3。新指南強調除非區(qū)域淋巴結已被切除,不能進行影像學檢查或臨床檢查,cNX不是一個有效的分類。當完成所有的淋巴結評估,且體檢或影像學檢查均為陰性則歸類為cN0。如表4所示,第八版指南也未對M分期進行任何的大改變。專家小組斷言pM0是無效的分類,任何病例應該被分類為cM0或CM1。但是,如果cM1是后續(xù)使用顯微鏡證實的,應該歸類為pM1。新指南對新輔助治療后的病理學T分期進行一些澄清。當乳腺殘余腫瘤,根據(jù)殘余灶的最大瘤徑對其進行ypT分期,并排除治療相關纖維化。當同時存在多個殘余灶,應該使用modifier進行修正。病理報告應該對殘余腫瘤的范圍進行描述以說明ypT分類的基本原理,如果可以還應該說明治療前的cT分期。專家小組澄清,當剩余淋巴結存在腫瘤,使用淋巴結內的最大腫瘤灶進行ypN分期,且排除治療相關纖維化。病理醫(yī)生應該描述乳腺機區(qū)域淋巴結殘余的腫瘤。專家組斷言,乳腺或淋巴結病理學檢查發(fā)現(xiàn)任何殘存的侵襲性腫瘤均不能認為是完全病理緩解(pCR)。如果治療前腫瘤分類為M1,無論療效如何,該腫瘤在新輔助化療后仍然被歸類為M1。 將生物因素納入AJCC分期納入分期的生物因素包括腫瘤分級,激素受體的表達及HER2表達以及多基因預后及預測panel結果,其證據(jù)支持來源已經(jīng)發(fā)表的或未公布的大型數(shù)據(jù)庫。其中來自于MD Aderson的一項研究對每個生物因素及TNM病理分期制定評分系統(tǒng),如表6所示。表7則給出了不同Bioscience對應的患者DSS比例,Bioscore評分介于0-7分,相應DSS為100%-30%。 Dr.David J.Wincheste團隊對238265名確診的侵襲性乳腺癌患者,使用傳統(tǒng)的AJCC TNM分期法聯(lián)合腫瘤級別、ER、PR及HER2狀態(tài)來重新定義亞組分期,從而明確生物標志物納入腫瘤分期的重要性,如表8。
美國FDA已經(jīng)批準在臨床上對≤61歲,TNM分期為I-II期的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panel檢測。此外,美國腫瘤臨床學會腫瘤標記指南委員會推薦二代多基因panel的21個基因中包含16個腫瘤相關基因及5個參考基因,通過計算復發(fā)風險評分,從而預測患者復發(fā)轉移風險,指導患者是否需要使用化療;RS<11份為低危組。 總結歷時40年,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統(tǒng)首次在解剖學信息以外增加生物學信息作為預后評價依據(jù),成為癌癥分期歷史上的重大革命。預后分期是傳統(tǒng)解剖學分期技術上的完善和補充。多增加的生物學信息使細化分期成為可能。針對T1-2N0M0、組織學分級1-3分、HER2陰性、ER陽性乳腺癌,Oncotype DX多基因檢測風險評分<11分,其預后分期評價為IA,充分體現(xiàn)生物學標記物對于預后分析的重要地位,并未臨床醫(yī)生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參考。 Giuliano AE, Connolly JL, Edge SB, et al. Breast Cancer-Major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eighth editi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CA Cancer J Clin. 2017 Mar 14. 愛學習 愛良醫(yī)匯腫瘤資訊 |
|
來自: little_ya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