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了,每年的今天總會掀起一波紀念張國榮的熱潮。光陰在變,我們對他的懷念不變。這個悲苦的生命于英年逝去令人扼腕,哥哥生前一直飽受抑郁癥折磨,最終選擇用一種壯烈的方式解脫痛苦。這種無奈而又決絕的結束方式來的太突然,讓親友粉絲來不及臨終關懷。 今天溜達君介紹一個印度的“臨終關懷”旅館,這里信奉死后的靈魂救恩,謹以此文緬懷哥哥,相信他的靈魂在天堂早已超脫。 對于印度教徒而言,死亡已經不是生命終結的標志,而是救恩和解脫。每個印度人死后都希望“莫克沙”。莫克沙是印度教的解放思想,他們認為在死亡床上獲得莫克沙可以從死亡的循環中解脫出來,從生命的審判和苦難中解脫出來,這樣靈魂就永遠是自由的。 許多印度人為了心中的莫克沙在生前做著各種死后獲得救恩的準備,比如在恒河水中洗掉罪惡,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須到恒河凈身一次。他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能夠葬在恒河里。 印度教徒還有一個信仰就是前往圣城瓦拉納西,這里是獲得救恩的門戶,死于瓦拉納西能夠打破死亡和重生生死輪回的循環。一旦在瓦拉納西死亡,便永遠不會重生,從而得到救恩。許多垂死之人前往瓦拉納西,渴望死在那里。死去的人會在瓦拉納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將骨灰灑入河中,這樣能超脫生前的痛苦。 于是,圣城瓦拉納西也成為了“死亡之城”,這里匯聚了許多從全國各地來此等待死亡的人,為了容納這些垂死之人,各種各樣的酒店和住宿旅店出現了。其中有一個叫Moksha Bhawan的旅館最為特別,它是一個“臨終關懷旅館”,成立50多年來,已經有近2萬人在這里死亡。 這個“臨終關懷旅館”又叫做“死亡旅館”,它做的是垂死的印度教徒生意,但是這并不是人們來此自殺的地方,而是一個等待死亡的地方。許多印度教徒可能由于疾病而感到害怕,或者他們“覺得他們會死”,那么就可以來到這里辦理入住手續,等待死亡。 這個旅館只有12間客房,房間一般只允許逗留15天。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這里15天還沒死去,那必須要退房,把房間讓給別人。有的可能是兩個或三天甚至一個月,直到他們死亡。一旦入住,客人將失去姓名。他們的新身份變成了一個數字。截至2014年,有超過14,000人利用這家旅館的服務呼吸最后一次。 旅館里,沒有任何醫生護士,也沒有藥物。有的只是四個牧師替這些將死之人禱告,幫助死亡人員執行儀式平靜地離開。這些帶著為死亡靈魂的救恩使命的“臨終宿舍”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它幫助蹂躪和迷失,達到最后的解放。 每年會有數千人來到這里迎接死亡,主要是一些沒有朋友或家人而來這里死亡的人,“死亡旅館”的生意還有淡季和旺季,冬天來這里的人較多,夏天比較少。旅館經理Bhairav Nath Shukla在過去44年來一直在打理這家旅館,他的家人已經習慣了每天有太多人死亡。他甚至能準確地預測出一個老人的死亡時間,如果他看見哪個人即將死去,他會破例允許他/她多住幾天。 這家旅堅持要給那些生前生活不體面的窮人,在死前給他們一點最后的安慰,因此這里也被稱為“天堂入口”。客房的租金非常低,一般收取20印度盧比(不到半美元)。而對窮人則是免費的,對那些沒有親人和朋友的窮人,旅館甚至幫助他們購買火化所需的木材和其他材料。 ![]() 在瓦拉納西,死亡并不悲哀,還被認為是一個祝福。在這個旅館里,打破了用親人眼淚迎接死亡的傳統規則,他們是在用一種歡迎儀式來迎接死亡。因此這個“臨終關懷旅館”實際上是一個慈善機構,他們用一種歡迎的心態迎來即將”重生“的人。 ![]() 如果入住的人在這里死亡,親屬會把它抬到恒河邊用河水洗凈死者的身體后,進行火葬,完成死去的人最后的心愿。這樣的儀式,來源于印度教生死輪回觀的影響。 ![]() 人們普遍認為,當一個靈魂在恒河洗凈再火化之后,靈魂會逃脫死神,從而進入能夠重生,進行下一個生命周期的循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