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奇妙,到處是圈套。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少不了挑撥離間的小人,他喜歡忽悠人,指黑說白。他們唯恐天下不亂,把水攪渾,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讀歷史很有趣,比如燕國用重累之術,以小博大滅掉了齊國,結果再一查歷史,居然是縱橫家蘇秦搞的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蘇秦是怎么忽悠齊王的? 一 一般企業發展好的,盈利了,老板高興了,總會想著擴張。其實古人也是如此,比如齊王看到國家實力日益增強,有點小確幸之余還有飄飄然了,估計他用的飄柔洗發水,總是這么自信。比如隔壁秦國就攛掇說,要門咱們稱帝吧。 會來事的蘇秦就發現了這一點,記住哈,蘇秦是六國相印,這里面也包括齊國。于是蘇秦就興沖沖的跑去跟齊王嘮嗑。閑聊之余,蘇秦就不失時機的說: “大王,現在齊國和秦國發展的都不錯,不過你覺得天下人更害怕誰呢?” 很顯然齊王雖然叫齊閔王,但是并不是昏到骨子里的,他說:“當然是秦國。” 蘇秦又說:“現在秦國想稱帝了,齊國如果放棄稱帝,你猜大伙會喜歡誰呢?” 齊閔王說:“這還用想?當然喜歡我大齊國,憎恨秦國嘍”。 蘇秦接著說:“秦國想跟齊國一起稱帝是為了搞好關系,相約討伐趙國,那和討伐宋國比哪個有利?” 齊王說:“趙國強大易守難攻,不如討伐宋國。” 這里插一句,秦國稱帝事件曾經鬧的沸沸揚揚。在戰國時代的諸侯里其實每一個好人,在道德與利益面前,更多人選擇利益。有一天秦昭襄王,咳咳,也就是羋月的兒子,覺得當王太沒勁了,顯示不出自己的地位,于是突發奇想——稱帝。而且名字都想好了,叫西帝。沒錯,跟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樣,秦國給自己的定位很準確,西毒,哦不,西帝。既然自己當西帝,就想找個小伙伴,比如找個東帝,于是就瞄上了齊國,看起來是因為齊國在最東面,距離最遠,符合遠交近攻原則。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秦王干這件自己心里沒有底的事,總是想拉上一個人,以滿足自己不平衡的心理。即使倒霉了,還有個作伴的。再者還有個小算盤,比如搞好跟齊國的關系,裹挾齊國一起制衡趙國。但是秦國對齊國骨子里是不信任的,所以在中間設立一個棋子宋國,借以牽制齊國。你看秦王真是老狐貍,干任何一件事都有至少三個動機。 所以秦王決定送一個“東帝”的稱號給齊,約其伐趙。 但是蘇秦看穿了秦國的套路,新仇舊恨一起報,還記得蘇秦當年找秦昭襄王他爸嬴駟找工作時被拒絕的事情。于是找到了齊王,展開了上面的對話。 有時候江湖很大,有時候江湖又很小,大家都是一個圈子里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給人面子也是給自己面子。秦惠王中下惡果,得罪了蘇秦,這次終于蘇秦要報復了。 二 言歸正傳,破局者蘇秦的眼光很犀利,他慫恿齊王拔掉宋國這個釘子,于是他說: “天下人都是墻頭草,如果我們稱帝,天下人就會害怕秦國,但是如果我們放棄稱帝,天下人就會向著我們。永遠不要照著敵人的意愿行事。所以大王不如進攻宋國,用實際行動告訴天下人,我們跟秦國不是穿一條褲子的,你猜諸侯們會更喜歡誰啊?不僅如此,滅掉宋國,還可以震懾四國。” 齊王聽罷說道,我說你說的對,于是發兵進攻宋國,這時候燕王坐不住了也想趁火打劫,跟齊國一起進攻宋國,分一杯羹。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齊王沒給燕王的面子,殺了燕王的大將張魁,齊燕撕破臉。燕王臥薪藏膽,用重累之術算計齊王,暗中調撥五路大軍,進攻齊國,齊國滅亡。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過讀戰國策本來就是件燒腦的事情,那五路大軍是哪五國呢?分別是,秦、趙、魏、韓、燕,為什么這五路大軍要進攻齊國呢?其實很簡單,宋國是兵家必爭之地,齊國滅掉宋國之后,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制衡秦國,就如蘇秦說的:“占據了宋國,可以進攻衛國;占據了淮水之尊匕,可以進攻楚國之東。占有了濟水以西的土地,那么趙國的邊邑就危險了,占有了陰地、平陸,那么魏國都城太梁的門就不能打開了。” 很燒腦吧,這就是高智商的玩法,一步棋永遠有好幾個目的,一環接一環。不過結果很悲催,跟秦王稱帝的鬧劇失敗一樣,在五國聯軍的討伐聲中,由齊閔王親自導演的這場國破身亡的歷史悲劇,終于落下帷幕。 不過這個事件讓鄒衍、樂毅登上了歷史舞臺,別說你不知道鄒衍,他是陰陽家五行術數的集大成者,而樂毅更是一代戰神。 好吧,蘇秦為什么要出這個餿主意呢?其實也很簡單,他是燕國的間諜。這也太燒腦了,其復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正應了鬼谷子說: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后求合。這句話是說縱橫家們善于分析天下大事,常常掌握四海之內的各種力量,控制各個諸候。 縱橫家們從來不是諸侯們的走狗,他們從來不是跟諸侯一起玩,而是用自己的高智商玩諸侯。啥意思?就是說他們用自己的高智商將老板玩弄于鼓掌之間。 可憐的齊王估計是等到齊國滅亡后,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冤大頭,被人忽悠了。 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一、做事必須要做一步想三步,上策是一石三鳥,而非一石一鳥。 二、做人要有識人本事,疑人不用。離縱橫家遠點。 三、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智商不夠,不要玩套路。 四、離縱橫家遠點,這類人真的靠不住,雖然我們是讀鬼谷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