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脈脈艾灸
小兒發熱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多數由感冒引起。小兒發熱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因小兒在高熱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驚厥、抽搐,傷及神經系統,甚至會損傷腦細胞,嚴重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控制發熱是家長的必修課,艾灸就是不錯的方法。 網友留言: 我在上班的時候接到了媽媽的電話,說我女兒已經發熱到39℃了。孩子兩個星期前剛剛因為支原體陽性發熱吃過藥,這次又發熱了。我知道過多服用抗生素的危害,所以這次我不想讓孩子吃藥。 多虧這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艾灸,所以這次我想用傳統的艾灸療法把發熱控制住。開始我灸了孩子的肺俞穴和大椎穴,同時給孩子用38℃左右的姜水洗腳,又給孩子喝了熱紅糖姜水。大概20分鐘后,孩子開始出汗,我趕快讓她躺到被窩里。幾個小時過后,孩子體溫降到了38.4℃。 我又試著艾灸孩子的身柱穴,過了一會兒,孩子又出了很多汗。看孩子出了這么多汗,我就停止了艾灸,讓孩子靜靜地躺在床上收汗。這樣一個過程之后,我看孩子明顯精神了,臉也不紅了。吃晚飯的時候,孩子已經想吃了,不僅喝了一大碗粥,還說想喝果汁。看到孩子有了精神,我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是不是艾灸起了作用呢? 小兒發熱灸法 艾灸取穴: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 快速定位: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下方的空隙處(低頭時,用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塊骨頭,就是第7頸椎);大椎穴、身柱穴都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主一身之陽,可以輔助機體提升元氣,抵抗外邪入侵; 身柱穴,在背部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主治呼吸系統疾病,小兒發熱多為呼吸道感染所致,呼吸道感染治好了,熱自然也就退了。 灸法:實際艾灸時,最好裸露皮膚施灸。以上穴位用溫和灸,每次每穴15分鐘左右(因人而異,請家長酌情考慮加減),每日1次。 吮痧法或搓痧法 太小的寶寶適合吮痧,吮痧就是用嘴吸皮膚讓其出痧,可以在大椎、身柱、肺俞這些穴位給寶寶吮痧,最好能夠看到痧痕,這是一種瀉火退熱的治療方式。 如果吮痧的效果也不理想,最好使用搓痧治療。四指并攏,從大椎穴開始從上到下搓。最好手上抹一點麻油,輕輕地從大椎穴向下搓到命門穴。 還有更多綠色退熱方法,很多家長們已都熟知,不再一一列舉了。想了解詳情的可以點擊此鏈接學習:應對小孩各種發燒的綠色手法,有娃的必須收藏! 日常注意事項 是否可以用艾灸緩解孩子發熱,在中醫界有很多爭議。有些孩子艾灸后反而體熱進一步升高,家長又不懂得怎樣處理,心急如焚手忙腳亂的。所以,沒有艾灸經驗的家長,不要擅自給發熱的孩子施灸,最好及時就醫診治。 單桂敏老師建議:多數孩子或大人的感冒都是風寒感冒,風寒感冒時使用艾灸方法治療應該是最好的。發熱是身體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應,汗出則熱退。用艾灸來退熱是一個以熱引熱的過程,就是用艾灸扶植體內的元氣努力與病邪抗爭的過程;再配合飲用紅糖姜水、姜水泡腳的方法來抵御病邪,這也是反抗疾病的過程。 用自體的正氣來戰勝病邪,這樣的治療思路才是正確的。在此要強調的是出汗問題,如果是4歲以下的寶寶,要注意觀察出汗,防止因汗出過多而虛脫。一定要多給寶寶補充水、糖、鹽、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