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升文廟位于靈石縣靜升鎮 興建于至順三年(1332年),歷時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經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有影壁(萬仞宮墻)、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寢殿和尊經閣。兩廂建奎星樓、配殿。 鯉魚躍龍門影壁是元代遺物,雙面鏤空石雕,高7米,寬10余米,構圖布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二龍飛舞騰躍于翻滾的云霧之中,顯首藏尾,鱗爪隱現,其中一龍張口瀉水,直沖龍門中心。龍門巍巍矗立于天高地闊之間,洶涌波濤之上。下部一條鯉魚正沖向龍門,頭已成龍,尾還是魚,等待著最后躍變成龍。水中另有七尾鯉魚向著龍門劈波斬浪。整個畫面富有動感,氣勢張揚,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天上的龍是張顯著榮耀,水中的魚是不甘于平凡,平凡魚拼命躍過天水之間的龍門就化身為榮耀的龍,田舍郎們每日立于此,心中的欲望被灼燒,希望被點燃,發奮苦讀以躍過科舉的龍門榮登天子之堂,也使他們一次次從落第的煎熬中掙扎著奮起,為下次的跳躍積蓄力量。 欞星門為四柱三間的石牌坊,明次間的仿木石斗拱五踩雙下昂,騎馬雀替采用透雕,異常精美。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有泮池、泮橋。 大成門建于磚砌臺基之讓,硬山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梁柱相交不用斗拱,前后插廊,明次間前后用格扇門裝修。梁架結構為乳栿對前后剳牽用四柱。 大成殿建于高0.95米上,懸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出前廊,外檐斗拱三踩單翹,前廊后期維修時加上了平棊,臺基的丹陛石應是元代遺物。梁架結構為四架椽對前后剳牽用四柱,采用減柱造,前槽減去金柱,以四椽栿上碩大的梯形駝峰和后槽金柱承平梁。 大成殿北面還有無梁殿五間,中間三間作為寢殿供奉至圣先師夫人亓(音其)官氏;東為崇圣祠,供孔子上五世祖(雍正時追封王爵);西為啟圣祠,供孔子父母。無梁殿之后是尊經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