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血壓動態監測,對治療高血壓的意義 無創性動態血壓監測(簡稱ABPM),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診斷新技術。它是用特殊的血壓測量和記錄裝置,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一般20?30分鐘)測量血壓1次,連續觀察24小時。它可以反應不同生理節律和外界環境的血壓變化,觀察日常活動狀態下血壓情況,詳盡觀察一天中血壓的動態變化。 【監測方法】 ABPM通常采用上臂袖帶間斷自動充氣間接測壓,根據壓力波震蕩法或柯氏音聽診法原理拾取信號并記錄儲存。 動態血壓監測儀準確性的臨床考核,可通過比較其與水銀柱式血壓計之間的讀數差異。英國高血壓學會(BHS)采用A、B、C、D等級法,血壓讀數差異≤0.7kPa(5mmHg)、≤1.3kPa(10mmHg)、≤2.0kPa(15mmHg)的次數百分率必須分別超過45%、75%、90%方可獲準使用。美國醫療器械聯合會(AAMI)采用的標準是兩種血壓讀數的平均差異必須≤0.7kPa±1.1kPa(5mmHg±8mmHg)。 一般在分析統計參數時采用以下舍棄標準:收縮壓>34.6kPa(260mmHg)或<9.3kPa(70mmHg),舒張壓>20.0kPa(150mmHg)或<5.3kPa(40mmHg),脈壓差>2.0kPa(150mmHg)或<2.7kPa(20mmHg)。 ABPM的有效血壓讀數次數應該達到監測次數的80%以上,否則結果的可靠性與重復性較差。 【動態血壓有關參數】 (一)血壓水平 1、24小時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平均血壓及平均脈搏次數; 2、白晝(6~10)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平均血壓及脈搏次數; 3、夜間(22~6)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平均血壓及脈搏次數; 4、血壓負荷,即白天或夜間血壓超過閾值水平所占的百分比例。目前將白晝的閾值定為收縮壓>18.7kPa(14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夜間的閾值定為收縮壓>16.0kPa(120mmHg),舒張壓>10.7kPa(80mmHg)。血壓負荷值是血壓升高幅度和時間的二維綜合指標,有較高的預測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敏感性。 (二)血壓晝夜節律 血壓呈明顯的晝夜節律,波動曲線類似長柄勺。血壓在夜間2~3處于最低谷,凌晨血壓急驟上升。目前采用夜間血壓下降百分率[白晝血壓均值-夜間血壓均值/白晝血壓均值],判斷動態血壓的晝夜節律狀況。夜間血壓下降百分率<10%,定義為血壓晝夜節律異常。 【臨床意義】 (一)對高血壓診斷的意義 1、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 2、早期發現高血壓患者。 3、早期發現高血壓并發癥:對“非勺型”高血壓,或血壓變異性增大,應進行靶器官的有關檢查。 4、有助于繼發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大多數繼發性高血壓,如腎實質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以及少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呈“非勺型”改變。 (二)對高血壓治療的意義 1、指導降壓治療 (1)對晝夜血壓節律存在者,應避免降低夜間血壓,不在臨睡前給藥;而對于晝夜節律消失者,則應在整個24小時內平穩降壓。 (2)對于“黎明現象”明顯者,應注意降低清晨起床前后的高血壓,以降低這段時間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2、評價降壓效果 (1)評價降壓藥物的谷/峰比值。 (2)檢測降壓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