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封面照是光明頂上黃昏遙望天都峰拍的。 參照黃山游覽圖,這次走的線路是第一天上午從云谷寺上索道,經蘑菇亭和始信峰入住北海賓館,然后在附近的曙光庭,清涼臺,猴子觀海,獅子峰等地游覽拍攝,傍晚的時候,行走到排云亭等日出。 第二天一早上6:00獅子峰等太陽,拍完日出以后,到始信峰一帶攝影,吃過午飯以后,去排云樓一帶攝影,然后爬山去光明頂,趕在日落之前到白云賓館入住后(如果行李少,可以在光明頂拍完日落后再去酒店),就再回到光明頂拍日落。第三天一早6:00酒店退房后就上光明頂拍日出,拍完日出以后就沿著白鵝山莊和白鵝嶺快速下山回到搭索道處,再回云谷寺,游覽結速。 從云谷寺上索道后的第一站:石筍矼。石筍矼在黃山始信峰與仙人峰之間。矼上怪石參差,猶如雨后春筍。有'十八羅漢朝南海'、'立佛石'等名勝。 其'羅漢'有高有矮,腴贏不一,有的擎傘前行,有的蹲立山頂,有的攜杖緩步。在'羅漢'前方,怪石崢嶸,有如野獸蹲伏,有如飛禽落腳,形態各異。若云霧繚繞時,矼上松石又是一番神奇的景象。 清人洪力行有詩記其勝:'矼中石,拔地起,青冥直上三千丈,碧玉叢生幾十里。人衣盡染新篁色,不知身在石林里。兩國相看到處驚,萚龍無數不知名。煙霞有路愁迷失,多謝青猿導客行。 '明人吳廷簡認為:黃山勝景,處處奇妙,石筍矼'益奇益妙',在別處'一步一叫絕';到此地,則'一步十叫絕'。吳昭謙《黃山探奇》一書,稱黃山石筍、雁蕩龍湫、廬山瀑布,為'天下三奇'。 始信峰:據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覽黃山后盛贊:'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康熙時太平縣令陳九陛初登黃山,以為徐霞客言過其實,到了始信峰,方為黃山景色所折服,始信徐霞客所言不虛,遂于獅子林客堂壁書'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此方知'。這就是著名的'始信峰'的由來了。 始信峰的'秀',秀在峰林小巧玲瓏,懸崖突兀,謂之'挺秀',還秀在古松林立,蒼勁多姿,謂之'幽秀',故諺云:'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加上此峰臨空而立,煙云環繞,又使它顯得'靈秀'。 傅增湘詩云:'峰奇今始信,不負此峰名'下瞰散花塢,峰峰玉琢成。摩霄無鳥過,架石有松橫。我亦嗟才盡,空勞贈筆情。'古今游 人無不為此峰的獨秀之姿和周圍景色的綺絕而傾倒。 始信峰一帶 始信峰著名的蘑菇亭游客在此詩性大發,指點江山…… 始信峰著名的蘑菇亭 始信峰一帶 連理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在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此奇松拔地而起,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并蒂齊肩,亭亭直上,直至頂端,且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至今生機盎然,神采不衰?!犊粗信d祥征記》云:'連理,仁木也,或分校還合,或兩村共合。兩枝椏或兩棵樹長到一起,稱為連理。'故稱此松為'連理松'。人們經常以連理比喻夫妻相愛,白居易《長恨歌》有'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之句。清人曹文植以'奇松連理前未聞,相守空山不計春'的詩句稱頌黃山連理松。清人戴友衡亦有詩贊曰:'獅子峰前連理松,柯交葉互碧重重。為憐同氣難分剖,縱使鳳來不化龍。' 黃山夢筆生花:夢筆生花又名筆鋒,與筆架峰相近,為黃山勝景。夢筆生花海拔1640米,孤峰聳立。'筆峰'高44.4米,主巖體厚僅3.8米。由于孤峰的上部1/3處橫裂,裂縫以上部分漸圓漸尖,形如蘸滿濃墨的筆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筆桿。'筆尖'上長著一棵盤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猶如盛開的花,故得名。傳說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會茅塞頓開,妙筆生花。  上圖右側暗處剪裁出來的特寫夢筆生花 夢筆生花非明處!游客在拍筆架峰,右面暗處才是夢筆生花,游客不經意地正好在同步拍攝筆架峰,右邊暗藏夢筆生花,于是這張照片最深刻地,最徹底,最完美地演繹了夢筆生花,因為在明處的再好的景色也不會稱為夢筆生花。 筆架峰旁景色 曙光亭:曙光亭原名'文光亭',位于黃山北海景區北海賓館對面的獅子峰背尾部。下臨散花塢,面對始信峰。此亭由水泥石料建筑而成,面積約10平方米,四柱四角,造型優美,小巧玲瓏。此處可觀日出看曙光,故改名'曙光亭'。立于亭旁,東可觀始信峰與上升峰之間的 '十八羅漢朝南海'等奇峰怪石;北可看云濤鋪錦;西可覽獅子峰諸名勝。今人有詩詠道:'睡醒獅尾翹天,小亭四角出松巔。黎明未到人潮涌,頃刻曙光耀眼前。' 獅子峰:廟宇獅林精舍。附近有寶塔、麒麟等奇松和薄團、鳳凰 等古柏,又有四季噴涌的天眼泉和古木參天的萬松林。古木蔥郁,秀色可餐,'雄獅'伏臥萬松之巔,更是靈 秀雄奇。今人有詩寫道'曾經萬億年,常臥翠微巔。渴飲南山雨,饑吞北海煙。風雷吼四面,日月繞雙肩。 背負文殊座,雄威震大千'。 以下幾張都是獅子峰一帶 猴子觀海:猴子觀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為何要望太平呢?這里有個典故:原太平縣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女兒名叫掌珠,生得聰明美麗。離仙源村不遠的黃山北海深處有一個洞里有個靈猴,在山中修煉了三千六百年,會三十六變。一天,靈猴見到掌珠生得俊美,頓生愛慕之心。靈猴就變成一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的公子孫俊武,于傍晚來到趙家門前,以天色已晚為由,要求借宿一夜。趙家老夫婦見他長得俊秀,衣著華貴,斯文有禮,便信以為真,高興地留他住宿,并設宴招待。酒飲三杯后,孫公子便向老夫婦陳述掌珠的愛慕之情,央求納為婿,發誓侍奉二老頤養天年。老夫婦一聽這甜言蜜語,心中非常喜悅。經與女兒商量,掌珠對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也早有八分歡喜。次日一早,老夫婦回了孫公子的話。孫公子聽了欣喜若狂,差點露了原形。靈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變成人,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去仙源趙家迎親。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見陳設富麗,賓客滿座。夜深宴席散,孫公子被賓客擁入了洞房。一覺醒來,掌珠發現孫公子長了一身絨毛,大吃一驚。原來,孫公子酒醉,現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惱恨,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機,向外逃走,直奔家中。靈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驚逃了掌珠,便喝令眾猴出洞尋找,追到山下芙蓉嶺,也不見新娘的影子。靈猴自從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沒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懸巖,坐在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仙源村呆呆地望著。年深月久,便變成了黃山如今這一石景。 游客耍猴剪影照 筆架峰一帶 排云亭:排云亭位于西海門,建于民國24年。這里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因為西海時有云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云亭'。站在排云亭放眼望去,只見箭林般的峰巒,重重疊疊,每當云霧縈繞,時隱時現,酷似大海之中的無數島嶼…………美不勝收! 排云亭黃昏照 排云亭黃昏照 排云亭黃昏照,火燒云 排云亭黃昏照,右下角相中相 獅子峰上觀日出 獅子山峰上,大家都在拍日出時,回頭一望,天空竟然呈現美妙一刻…… 金光照耀獅子峰 石猴變成金絲猴 路邊也有金光閃 早晨始信峰著名的蘑菇亭 早晨始信峰 始信峰峰頂 始信峰峰頂上游客瘋跳! 下午排云亭 黃昏光明頂,正對另二座山峰,右蓮花峰,左天都峰 黃昏邁上光明頂 光明頂上見黃昏 黃昏路上有光明 光明頂上見日落 光明頂上盼日出 日出之前上云海 云海之中照剪影 云海形成如上戲 云海之中山曚朧 射線照向光明頂 萬眾矚目等太陽 光明頂上望友峰(蓮花峰和天都峰,勿隱勿現) 光明頂上觀日出,射線照耀群山巒 豎拍更有層次感。 走下光明頂,景色依然頂 鏡中鏡,來一張 鏡中鏡后有攝手 排云亭前留個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