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 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 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 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 只要是皮膚病毛發的問題,治肺沒錯。 1 心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 生理功能: ①主血脈; ②主神志;心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里。 心臟(小腸):舌為心之苗。 舌是心臟的表現,怎樣通過舌來看心臟好不好呢?
2 肺 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生理功能: ①主氣司呼吸; ②主宣發肅降; ③通調水道; 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里。 肺是開竅于鼻。鼻是用來呼吸的,吸入新鮮空氣,排出廢氣。鼻不好的人,會影響體內正常的循環,會引發肺的疾病,呼吸系統的疾病也會誘發鼻腔的炎癥。其華在皮毛,肺是給皮毛供應營養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長方向雜亂,臉上的毛孔粗大。
3 脾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 生理功能: ①主運化; ②主升清; ③主統血;開竅于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與胃相表里。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紅色,有光澤的,不好的是淡、白、萎黃 4 肝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 生理功能: ①生疏泄; ②主藏血;開竅于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里。 肝開竅于目,肝膽不好的人,眼睛發干,發澀,無光澤,許多人甚至“猛眨”眼睛。 5 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 生理功能: 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 ②主水; 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里。 腎是先天之本,顴骨往后至耳后到下巴周邊是腎區,這是最大的一個區域。“全民補腎”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由于環境的污染,腎的負擔確實太重了,若此部位有痣或痦子證明此人腎功能先天不足,易引起腰、腿及背部酸疼。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極有可能是腎結石。
1 膽 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膽主決斷。 膽,居六腑之首,又隸屬于奇恒之府。膽與肝相連,附于肝之短葉間;肝和膽又有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里。 膽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調節。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暢達,脾胃運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肝失疏泄,導致膽汁排泄不利,影響及脾胃的運化功能,而出現脅下脹滿疼痛,食欲減退,腹脹,便溏等癥;若膽汁上逆,則可見口苦、嘔吐黃綠苦水;膽汁外溢,則可出現黃疸。
2 胃 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靈樞·玉版》說:“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 容納于胃中的水谷,經過胃的腐熟后,下傳于小腸,其精微經脾之運化而營養全身。所以,胃雖有受納與腐熟水谷的功能,但必須和脾的運化功能配合,才能使水谷化為精微,以化生氣血津液,供養全身。 胃失通降,不僅可以影響食欲,而且因濁氣在上而發生口臭、脘腹脹悶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結等癥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濁氣在上,則生真脹。”若胃氣不僅失于通降,進而形成胃氣上逆,則可出現暖氣酸腐、惡心、嘔吐、呃逆等癥。
3 小腸 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泌別清濁。 小腸的化物功能,是將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進一步進行消化,將水谷化為精微。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宮,化物出焉。” 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主要體現于三個方面:①將經過小腸消化后的飲食物,分別為水谷精微和食物殘渣兩個部分;②將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③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稱 “小腸主液”。 小腸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的功能,在水谷化為精微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實際上這是脾胃升清降濁功能的具體表現。因此,小腸的功能失調,既可引起濁氣在上的腹脹、腹痛、嘔吐、便秘等癥,又可引起清氣在下的便溏、泄瀉等癥。
4 大腸 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大腸接受經過小腸泌別清濁后所剩下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糞便,經肛門而排出體外,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傳導,即接上傳下之意。“變化出焉”,即將糟粕化為糞便。大腸的傳導變化作用,是胃的降濁功能的沿伸,同時亦與肺的肅降有關。 5 膀胱 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尿液為津液所化,在腎的氣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輸于膀胱。尿液在膀胱內潴留至一定程度時,即可及時自主地排出體外。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于腎的氣化功能;所謂膀胱氣化,實際上隸屬于腎的蒸騰氣化。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甚則小便失禁。如《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說:“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膀胱的這些病變,歸根結底,也多與腎的氣化功能有關。 6 三焦 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人體的氣,是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于全身的。《中藏經》將三焦通行原氣的作用,作了較詳盡的描述,它在《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順逆脈證之法》中認為三焦“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和腸、腎和膀胱等許多臟腑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夠通利,則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也難以實現其應有的生理效應。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 五行身體 金——皮、鼻孔、肺臟、大腸。 木——筋、眼睛、肝、膽。 水——骨、耳朵、腎臟、膀胱。 火——脈、舌頭、心臟、小腸。 土——肉、嘴巴、脾臟、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