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花科(Adoxaceae) 是川續斷目中的一個小科,其多年生多汁、無毛、小草本;根莖匍匐或直立;莖單生或2-4條叢生。基生葉1-3枚或多達10枚左右;莖生葉2枚,對生,3深裂或1-2回羽狀三出復葉。花莖直立,花序為總狀、聚傘性頭狀或團傘花序排列成間斷的穗狀花序,頂生或稀為腋生。花小,合萼、合瓣,通常4-5基數;雄蕊2輪,內輪退化,外輪著生在花冠上,分裂為2半蕊,花藥單室,盾形,外向,縱裂;心皮與花部同數或異數,子房半下位至下位,花柱連合或分離,柱頭點狀。果為核果。 分布情況本科共3屬3種,產北溫帶,分布于北緯27°-60°之間,北美、歐洲和亞洲均有分布。我國3種全產,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 物種分類下級分類 五福花屬Adoxa Linn. 華福花屬 Sinadoxa C.Y. Wu, Z. L. Wu et R. F. Huang 四福花屬 TetradoxaC. Y. Wu
本科的五福花屬 Adoxa Linn. 以前曾被置于忍冬科或虎耳草科內,后由 Celakovsky(1874)將其獨立成為單型的五福花科。1981年5月吳征鎰等發表了本科的第二個屬-華福花屬 Sinadoxa C. Y. Wu, Z. L. Wu et R. F. Huang; 稍后(1981年11月),吳征鎰又發了本科的第三個屬-四福花屬 Tetradoxa C. Y. Wuo。3屬中,四福花屬以其具有總狀花序,花在花序上下同形同數,各部均為4數,心皮近于分離,且近上位等原始特征,應是從本科祖先型殘存下來的最原始的分類群;從和四福花相似的祖先型出發,一個分枝可能是在第三、第四紀的幾個冰期中,經過一定程度的簡化和退化,產出了現代五福花的祖先;從和四福花相近的祖先型向另一方面發展,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升,愈來愈適應于高寒潮濕的生境而最后形成具有團傘花序,花異形異數,單心皮,1室,子房半下位等特征的華福花屬,在本科中居最進化的地位。除植株形態外,本科花粉粒的主要特征(三擬孔溝,近長球形,外層與內層同厚、細網狀)既與虎耳草科的金腰屬 Chrysosplenium相一致,也和忍冬科的接骨木屬 Sambucus Linn. 較一致,因而可以認為,本科與狹義的虎耳草科(虎耳草科內包括金腰屬在內的某一部分)和忍冬科的接骨木屬應同出一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