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清
水
秀
茶
飄
香
白龍潭村
弘揚優秀文化 講好信陽故事 山 清 水 秀 茶 飄 香 白龍潭村 在大山之間的山谷里,背靠著綿綿群山有一個幽靜古樸的村莊,這就是白龍潭村。據村子里的老人介紹,這個小村是因村南1.5千米處的白龍潭而名,白龍潭為豫南第一潭,清代乾隆縣志將其列為信陽八大景之一。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而上,一路披荊斬棘,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白龍潭瀑布露出它的真容,時隔幾百年,白龍潭瀑布依然飛流不止。關于白龍潭瀑布,這里還流傳著動人的傳說。 早在清代,白龍潭瀑布就已廣為人知,坐落在白龍潭瀑布腳下的村子則以潭而名,就是如今的白龍潭村。清代詩人張鉞專門寫過一首詩,贊美龍潭瀑布:“立馬層崖下,凌虛瀑布來。濺花飛霽雪,喧石響晴雷。直訝銀河瀉,遙疑玉洞開。緣知龍伯戲,擊水不能回”。這一帶,因為獨特的氣候環境,自古就出產好茶。白龍潭種茶歷史悠久,且質量上乘。據記載:“兩潭左右亂石叢中多生茶樹,茶味尤以白龍潭為最佳”。然而,當時因茶葉出產量很少,而更顯珍貴。 關于龍潭茶,明代大將軍信陽人王世延偶然一次返鄉,游玩白龍潭時,就曾經在譚邊,用龍潭水、龍潭茶野火烹煮,品嘗這里的茶葉,之后大加贊賞,并特意寫下《游白龍潭記》一文,文中說:“扶掖到潭右,一巖如廣,大石可座而飲食,敲石火溫所攜酒,炙烹蚧茗,色味俱佳”。從這篇游記中,不難看出,當時的白龍潭茶品質已屬上乘。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白龍潭村大力發展茶園面積。如今,已經從解放前的一百多畝茶園,發展為兩萬五千畝,茶葉產業成為白龍潭村的支柱產業。 陽春四月,白龍潭村猶如一顆遺落在綠海中的“夜明珠”,散發出迷人的光彩,萬物正在生長時,此時的白龍潭村,是最迷人的。茶園周圍林木茂密,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形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如今,這里不僅盛產優質信陽毛尖,還是發展信陽毛尖有機茶園觀光、品茶、茶鄉民俗生態旅游的絕佳境地。湍流不息的白龍潭瀑布和香高味醇的龍潭茶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作為白龍潭村地地道道的茶農,六十多歲的老彭不僅建起了一座三層高的休閑接待中心,而且他對自家的茶葉極為有信心。他說,白龍潭的毛尖就是放眼到全國也是綠茶中的佼佼者。如今,談起這些年白龍潭的變化,他由衷感到自豪。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悠久的制茶、種茶歷史,使茶葉很早就成為勤勞樸實的白龍潭村民的生活支柱,白龍潭人靠著口碑,積累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且白龍潭村,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這里還有代代相傳的,最正宗的信陽毛尖傳統手工制作技藝。 夜幕降臨,這個飄逸著茶香的村子里,每家每戶都燈火通明,依然一片繁忙的景象。白天采茶工所采摘的鮮葉都需要在夜里炒制完成。茶葉的炒制是非常關鍵的,往往都需要白龍潭村每戶的男主人親自來把關完成。從鮮葉萎凋到茶葉制成,一般情況下,需要工作到第二天7點左右。在茶葉的制作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他們精心制作,認真把關。 白龍潭村在種好茶、制好茶,打造健康生態信陽茶的同時,也致力于茶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茶產業生態旅游,以茶產業帶動旅游業的發展,為建設“美麗茶鄉”,促進整體產業鏈的發展而努力。 這里有古信陽的八大景之一,這里流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這里有你愛喝的茶,還有你想要的詩和遠方,這里就是浉河港鎮白龍潭村。 編輯:于楠楠 終審:張艷 百花苑 綜合頻道 首播:周二 周四 周六 20:35 重播:周一 周四 周六 13:34 周三 周五 周日 08:20 公共頻道 周一 周三 周五 08: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