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濕氣重引百病,濕氣重對身體健康不利,但想徹底祛濕卻不易。古書上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重影響胃腸道消化,對內分泌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健康不利,因此想要祛濕一定要掌握正確方法。 身體濕邪的形成可以總結為2大原因: 一是人體內的“氣機”運行過慢,形成了壅滯,為內濕; 二是外界的“濕”侵入人體內,為外濕 加上環境、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重會引起腹瀉、膝蓋和關節疼痛、脈滑、舌苔浮腫、水腫肥胖、頭發或面部肌膚出油、免疫力下降等癥狀。 濕氣重的人全身乏力,做事提不起勁,大便不成形,還經常腸鳴、脹氣、小腿前內用姆指按壓3秒后放開,皮膚會出現凹洞,經常疲倦、下雨天四肢無力等,都是濕氣過重的主要表征。 對抗體內濕氣,老中醫有秘傳法寶 身體濕氣重,你到西醫院買藥吃,估計醫生沒辦法開藥。單純的濕氣重并不是一種病,但是長期濕氣重會誘發各種疾病,因此有先見之明的中醫,給大家準備了個方子——馬齒莧薏仁茶。按照方子,每天熬上一碗湯喝,祛濕效果好。 馬齒莧薏仁茶——曬干馬齒莧一小把,赤小豆一小把、炒熟的薏仁一小把,芡實一把,淡竹葉、槐米各適量(可適當加些綠茶)。 材料備好后洗凈,赤小豆和芡實比較難煮,提前用清水浸泡。備好的材料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大火燒開3分鐘,改文火慢熬40分鐘,以紅豆爆開為好。每天飲2~3次,溫服。(可泡袋泡茶) 此方精妙在于: ①選用赤小豆而非紅豆,紅豆補血,赤小豆祛濕,兩者有別; ②薏仁炒過,可祛除寒性,更利于祛濕; ③濕氣重人多脾虛,加入芡實和槐米,健脾利濕; ④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搭配祛濕健脾食材使用,效果更佳。 祛濕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少吃寒涼食物,出汗后要及時擦干。少做空調房,多曬曬太陽活動活動,這些對祛濕都有益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