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東哥受劉強東邀請在國家會議中心給京東管培生和管理干部培訓,談的第一個案例就是柯達。一個不缺錢、不缺技術、不缺團隊、不缺渠道、不缺品牌,柯達為什么輸給了佳能? 1880年,行業顛覆者喬治·伊士曼創建了柯達。從1900年到1999年,柯達共獲得19576項美國專利,單在數字影響領域,就擁有一個超過1000項專利的組合。包括佳能數字影像技術,1975年發明第一臺數碼相機。 1981年,柯達銷售額突破了100億美元,坐擁行業大約80%的利潤。1985年,柯達公司高級副總裁,研究部主任利奧·托馬斯曾對《華爾街日報》談到:“很難發現什么合法業務的利潤率能像彩色攝影產品這么高。” 但是,2012年1月19日,柯達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柯達的衰落和倒下不是幾個月的時間,而是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期間為什么沒有自我變革? ? BAT的創新者窘境 之前看到PingWest品玩上有篇文章很有意思。《做死微視的騰訊團隊,到底搞砸過多少明星產品?》。騰訊微博和微視有驚人相似的命運,兩款產品均出自同一團隊之手。2014年,騰訊戰略性放棄微博之后,邢宏宇帶領騰訊微博的團隊轉向微視,在此之前,他負責的是騰訊搜搜,也被騰訊放棄了。當然,騰訊失敗的業務還有很多,比如騰訊電商(2014年出售給了京東)。 不久前,百度放棄了醫療項目,百度外賣在和新美大、餓了么競爭當中處于劣勢的尷尬地位,更早做失敗的項目還有百度電商,阿里、騰訊和京東都孵化了金融業務,但百度金融幾乎沒有什么市場影響力。 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和菜鳥物流網絡最近很火熱,但阿里內部孵化失敗的項目依然非常多,比如,馬云全力支持的做社交的來往,微淘等。與京東死磕的天貓超市,現在也處于下坡路,阿里影業目前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東哥在騰訊和京東兩家公司都待過,內部孵化的項目,并不會是互聯網巨頭,成功概率會更高。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偶然。當然,也有孵化成功的,比如阿里孵化了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網絡。騰訊在QQ之后,又孵化了基于移動端的微信,京東孵化的京東金融,也有很好的成長。不管企業背景有多牛,資源有多豐富,巨頭子業務分拆獨立融資是大勢所趨。 ? 分拆是大趨勢 過去一年里,打得最厲害的是C2C的二手車市場。人人車和瓜子二手車平臺。后者估值10億美元,作為58集團孵化的平臺,成立時間僅2年。58集團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內部項目孵化和投資并購。 此前,姚勁波接受媒體報道談58集團的如何做生態布局:“第一類是平臺創新模式,58趕集是一個大平臺,這個平臺會自動生長出來新業務,比如58到家、比如趕集好車(瓜子二手車)。這有點像當年阿里孵化出淘寶,然后孵化出支付寶、天貓一樣;第二類是并購投資,比如收購安居客和中華英才網;第三類是內部孵化,就像一些內部創業項目,58趕集會給資源支持。”而這么多新業務,瓜子二手車是做得最好的,與分拆獨立融資發展有著直接關系。 在互聯網巨頭當中,互聯網金融業務分拆獨立發展更為明顯。3月2日,京東發布2016年Q4財報,并宣布京東金融分拆獨立融資發展,估值500億。而更早分拆發展的是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集團(核心是支付寶)。 在2011年,馬云以拿牌照之名,將支付寶以3.3億元的價格轉到自己控制的“浙江阿里巴巴集團”,這是一家內資公司。根據最終協議,已分拆出去的支付寶將給阿里巴巴帶來的經濟回報將不低于20億美元。在2016年最新一輪融資中,螞蟻金服估值已超過600億美金。 ? 百度不務正業,回歸主業 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像阿里一樣,有機會多元化布局新業務。即使是BAT這樣的巨頭,在新業務孵化過程中,也有很多都失敗了。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之所以發展更快,完全得益于獨立發展。2016年,京東實現NON-GAAP準則下盈利,和剝離虧損的京東金融和京東到家有直接關系。在BAT的多元化過程中,百度無疑是遭遇失敗最多的一家。 今年,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空降百度后,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句話總結就是“回歸主業”。他上任三個月,就干掉了很多百度非核心業務。比如,1月13日,百度以12億元將公司移動游戲業務出售,包括了2013年以19億美金收購的91無線。2月8日,裁撤百度移動醫療事業部,部門整體裁員,員工強制離職或轉崗。還有傳聞,其弱化糯米/百度外賣等O2O業務。這一次,百度業務開始回歸主業搜索技術,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 ? 多則是少,少則是多 上周六,東哥在杭州和微拍堂創始人溝通安排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調整業務定位,依然是聚焦核心業務,清晰自己的定位。畢竟,要做的事情太多,資源卻相對有限,要做具體哪些布局,圍繞核心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業務節奏。 事實上,大部分創業公司在多元業務擴展中,消耗太多的資金,反倒阻礙了主業發展。最近見了一個當當的高管,談到當當網的問題。當當圖書業務基于供應鏈的優勢是沒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在于戰略上不清晰,搖擺不定,做很多創新業務都是淺嘗輒止,不能堅持和深入,走的彎路太多,浪費資源太多。 最主要的是,當當因此浪費的時間機會成本太多,錯過的機會太多。其實,做好任意一點都能讓當當迎來第二春。與其這樣走很多彎路,還不如老老實實一直做圖書業務,賬面上至少會多20億的現金。 上周,東哥和微店/口袋購物創始人交流業務,微店在2014年融了10億美金,估值60億美金,應該是電商創業公司里面數一數二多的。微店目前交易流水很大,活躍店鋪很多,但唯一的問題是不賺錢。為了賺錢,微店做了大量的嘗試,還是找不到合適突破口。 當當和微店/口袋購物是有資本折騰的,但絕大部分公司折騰不起,就一次機會。比如,前一段時間報出來的知名出國英語培訓機構“小馬過河”,不融資每年利潤幾千萬,融資了,反倒因為盲目擴張倒閉了,創始人還因此傾家蕩產,個人還賠上了幾千萬,令人唏噓。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BAT等巨頭回歸主業,分拆創新業務獨立發展。而創業公司聚焦核心業務,是唯一正確選擇。在核心業務不夠堅實之前,多元化和盲目擴張絕對是死路一條!引以為戒。 作者李成東,前騰訊、京東戰略分析師,電商天使投資人,京騰匯創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