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人人喜愛的蒲公英,一個是被大家丟棄的玉米須,當這兩者遇到一起,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 蒲公英,甘苦性寒,入肝、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效。《本草正義》記載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癥,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捷效”。清熱解毒、利尿消炎、對各種炎癥類疾病均有效果。 玉米須,味甘、性平。不僅入陰陽胃經,而且歸腎、肝、膽經。功能利水消腫、清肝利膽。現在藥理研究證實,玉米須有降血糖、抗癌、抑菌、增強免疫功能、利尿、降血壓等作用。 當蒲公英和玉米搭配在一起,可以有下面幾個作用! 作用一:去火消炎 蒲公英清熱解毒的功效是載入中國藥典的,其清熱去火,消炎解毒的功效歷來為國醫大家所稱道,被稱為“藥草皇后”。蒲公英不僅能應對嗓子發炎,還可以消除青春痘,對上火引起的痘痘有很好的效果,長期喝蒲公英茶,能抑制痘痘生長。 蒲公英具有“天然抗菌素”之美譽,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有廣譜抗菌素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殺菌作用。 作用二:去濕氣 玉米須,熟后的湯水就是“龍須茶”。龍須茶有涼血、瀉熱的功效,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利水、消腫,平肝利膽。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俱佳,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的水分,并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在增加排尿量的同時,還可以對尿路起到沖刷消炎的作用,對尿路感染也非常有好處! 作用三:控制血糖 玉米須煮水又叫“龍須茶”,常用于藥茶、藥膳中,作為糖尿病、高血壓輔助治療藥物。現在藥理研究證實,玉米須有降血糖、抗癌、抑菌、增強免疫功能、利尿、降血壓等作用。其含有的玉米須皂苷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糖基化和促進胰島細胞分泌等作用,通過降血糖、調血脂、改善胰島素水平喝糖耐量等途徑,能夠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癥的關系十分密切,蒲公英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廣泛應用于多系統炎癥相關性疾病。 作用四:催乳 蒲公英味苦,性甘、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據臨床報道,蒲公英是一味治療產后缺乳的良藥。 研究認為,蒲公英能“通乳”,可能與調節神經、擴張血管、疏通經絡、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有關。 《滇南本草》中記載玉木須: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蒲公英和玉米須作為藥食兩用的植物,不難買到,用之有效且安全,值得產后奶水少的媽媽一試。 將玉米須,蒲公英茶、玉竹根、玫瑰花,做成蒲公英龍須茶包,每日泡水喝即可!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是蒲公英和玉米須兩者搭配,那么因為,蒲公英性涼,加溫和的玫瑰花,可以中和寒性,適合更多的人,而玉竹根可以生津止渴,養陰潤燥。《本草綱目》中玉竹稱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補益作用可與人參、黃芪相比。所以這個方子搭配起來效果更佳! 一個常見小野菜,一個常被丟棄,搭配在一起,卻有了不同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