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將星錄五代十國:林仁肇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柴榮率軍南下淮南,企圖消亡南唐。正陽橋一役,林仁肇率敢死之士四人逆風舉火焚橋,力阻周軍進擊。后周駙馬、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見他力撥亂箭,吃驚地說:“彼中有人,不可輕敵。”急令退兵。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欲統一江南,視林仁肇為一大障礙。經精心策劃,制定了反間計。宋太阻先派人竊得林仁肇的畫像,懸掛在宮中別殿。一天,南唐使者李煜胞弟李從善到達宋廷,宋太祖特意陪同他來到此殿觀覽。宋太祖指著畫像,詐問李從善,“這是何人?”,李從善一眼就看出,說:“似為江南林仁肇。”宋太祖又說:“仁肇愿歸順我朝,先寄畫像為信物。”北指一空宅說:“將以此宅賜予林仁肇,以酬其歸宋。”李從善信以為真,將此話秘傳回金陵。李煜果中此反間計,竟用鴆酒毒死林仁肇。南唐失去了一個名將,不久宋兵南下,就無人可以抵擋了。宋開寶八年(975年)宋軍陷金陵,李煜出降。三年后被趙匡義派人毒死。李煜死前,后悔誤殺該國將軍林仁肇,但已來不及了。 林仁肇忠勇兩全,可惜不逢明主,據《上街六橋林宗譜》載:其后裔有一派移居泉州。 趙匡胤登基不久,很快將荊南、后蜀、南漢等小國滅掉,南唐后主李煜深感不安,急忙派入朝見趙匡胤,表示愿意取消國號、自貶為江南國主、向大宋稱臣。趙匡胤從當時大局考慮,便暫時答應了這一要求。 此時,李煜身邊有位忠臣,名叫林仁肇,向李煜獻策說:江北宋軍,在滅南荊、后蜀等國之后,兵馬勞頓,糧草不多,我愿意帶兵從此地伺機擊宋,收復失地,扭轉局面。此舉如能得勝,繼續推進;一旦失手,您可治臣謀反之罪,殺掉我全家,向趙匡胤謝罪,以確保后主您的地位。按說,這一忠烈之舉多么難能可貴啊,但李煜卻膽小怕事,居然沒有同意林仁肇的請求與建議。 不幸此事走漏了風聲,很快被趙匡胤知道了,趙匡胤對林仁肇恨之入骨,決心將林除掉,于是便想出一條毒計。 公元972年,趙匡胤派人買通了林仁肇的一個親信,從林府中偷出了一幅林仁肇的肖像畫,很快帶回大宋王朝,交給趙匡胤,趙將畫交給下人,掛在了一處豪宅內。 一切安排妥當,趙讓一個與南唐駐大宋使臣關系要好的臣子偷偷地領著南唐使臣來看這處豪宅。使臣不看則已,一看不由一驚,這豪宅中怎么會掛著林仁肇的肖像?宋臣悄悄地告知:林將軍已經歸順了大宋,這肖像畫便是信物,這處豪宅是皇上賜給林將軍的。 這消息很快傳到了李煜的耳朵里,膽小多疑的李煜相信了這一陰謀,于是便用毒酒賜死了林仁肇。可嘆,一代忠臣良將,死于昏君之手,而自己的肖像畫竟成了自己的“罪證”。 不久,南唐被滅,李煜當了階下之囚,因寫詞發泄悲憤之情,被宋太宗趙光義,他是趙匡胤的弟弟,用毒酒賜死,李煜終于和林仁肇落了個同樣的結局。 林仁肇,五代福州人,一說建陽人。閩臣林仁翰弟,少事閩為裨將,閩亡入南唐,擢淮南屯營應援使,進授鎮海軍節度使,移鎮武昌。開寶時為后主鴆死。身高六尺有余,體魄魁偉,又紋身為虎形,故人稱“林虎兒”。此人作戰勇敢,奮不顧身,身為將軍后仍與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得到士兵的衷心擁戴,從而屢立戰功。宋開寶三年(970年)冬,南都留守林仁肇提出:“淮南諸州戍兵,各不過千人,宋朝前年滅蜀,今又取嶺表,往返數千里,師旅罷敝,愿假臣兵數萬,自壽春北渡,徑據正陽,因思舊之民可復江北舊境,彼縱來援,臣據淮對壘而御之,勢不能敵。兵起之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于宋朝。事成國家亨其利,敗則族臣家,明陛下無二心。(南都留守林仁肇說,江北宋軍,在滅南荊、后蜀等國之后,兵馬勞頓,糧草不多,他愿意領兵幾萬人北上,收復舊地。林仁肇還為李煜擬好了開脫的理由:他起兵的時候,李煜就向外發消息說林仁肇叛變,讓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國家,如果失敗就殺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倘若事成,得利的是南唐,倘若失敗,犧牲的就是林仁肇全家,李煜不必承擔任何責任。)”表示愿意領兵北上,收復舊地。甚至還預先為李煜鋪好了開脫的退路:他起兵的時候,李煜就向外宣稱林仁肇叛變。倘若事成,得利的是南唐,倘若失敗,犧牲的就是林仁肇全家,李煜不必承擔任何責任。林仁肇的這一安排十分妥帖,可是對這樣的有限的冒險李煜卻是“懼不敢從”,只知念佛、填詞、醉生夢死。 林仁肇是南唐惟一的一員虎將, 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柴榮率軍南下淮南,企圖消亡南唐。在正陽橋一役中,南唐一將領率敢死隊四人逆風舉火焚橋,力阻周軍進擊。后周駙馬,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見該將力撥亂箭,吃驚地說:“彼中有人,不可輕敵。”急令退兵。力阻周軍前擊者是誰?是被舉為“林虎子”的南唐名將林仁肇。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穩固了中央政權,在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開始了統一中國的戰爭。 在滅掉南漢之后,宋太祖把進攻目標轉向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昏庸無能,只知道吟詩填詞,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南唐國力日衰。宋太祖此時有心滅南唐,但又不敢輕舉妄動。原來,南唐有一位勇猛無敵的武將名叫林仁肇,宋太祖認為林仁肇是宋朝滅南唐的一大障礙。可巧開寶四年(971年),李煜派其弟李從善前來朝貢,宋太祖忽然心生一計,當即熱情款待李從善,并把他留下任泰寧軍節度使。李從善不敢違命,只得報告李煜。李煜也不知宋太祖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正好想通過李從善探聽一些宋朝的情況,便同意他在宋朝任職。宋太祖又派一名使者到林仁肇那里,使者用錢財賄賂林的仆人,搞到了一**氏的畫像。使者拿著畫像回來復命,宋太祖命人把畫像掛在自己的側室。 一天,李從善來見宋太祖,廷臣先把他領到側室。李從善一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畫像,不解地問道:“這是我國武將林仁肇的畫像,怎么會掛在這里?”侍臣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半天才說:“你已經是宋朝的人了,告訴你也沒什么。皇上愛惜林仁肇的才干,下詔書讓他來京城,他已經答應投降,先送來畫像以表誠心歸順。”侍臣又指著附近一座華美富麗的房子說:“聽說皇上準備把這所房子賜給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還要封他為節度使呢!” 李從善立即回江南向李煜報告了此事。李煜真的懷疑林仁肇心懷二心,在一次設宴招待林仁肇時,讓人事先在酒里下了毒藥。林仁肇回到家中,毒性發作,七竅流血而死。宋太祖聽到林仁肇的死訊后,立即發兵攻打南唐,很快就滅了南唐。 一身苦兮何足嗟, 山中更有千萬家。 朝饑山草尋蓬子, 夜宿霜中臥荻花。 南唐國主李璟稟性懦弱,又用人不當,執政十年來朝廷忠奸不辨,黨爭激烈,朝政紊亂無序,國事因而發生了由勝向衰的轉變。尤其是用兵閩越,軍旅屢興,冬征夏斂,造成國力的虛耗。終于在保大十三年,后周軍隊大舉南侵! 作為一名南唐的將士,林仁肇唯一能做的,只有征戰沙場、抗擊外敵! 林仁肇忠勇兩全,可惜不逢明主,據《上街六橋林宗譜》載:其后裔有一派移居泉州。 ... |
|